近期,小米汽车因一系列退车事件被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这场风波的起源与小米SU7 Ultra车型的相关争议紧密相关,让雷军及小米公司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小米SU7 Ultra车型自推出以来,便备受关注,但近期却陷入了两大争议漩涡。首要争议点在于车辆性能调整,该车型最大马力本可达1548匹,然而小米官方在车机更新中,将其限制至900匹,此举引发了车主们的强烈不满。其次,关于4.2万元加装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车主们发现其实际功能远不及宣传所述,更接近于装饰品,这一发现与小米及雷军此前的营销承诺大相径庭,涉嫌虚假宣传。
面对车主们的强烈质疑,小米虽公开致歉,但提出的解决方案仅为赠送2万积分,这一举措非但未平息事态,反而进一步激怒了车主。网络上流传的视频显示,多名小米SU7 Ultra车主高举订单,要求退车、退定金,更有车主通过建立退车群、委托律师维权等方式,表达对小米处理结果的不满。
小米此次陷入舆论危机,或许与其在连续胜利中滋生的傲慢与自负息息相关。小米在手机领域凭借高性价比策略席卷市场,成为全球第三大手机厂商,造车业务同样开局良好,首款车SU7热销,创造了行业奇迹。然而,随着SU7高速车祸事件、工时事件及SU7 Ultra碳纤维前舱盖争议接连爆发,小米的公众形象开始受损,舆论环境愈发不利。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雷军的企业家声誉在今年4月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频繁出现在两会等重要场合,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然而,这一系列荣誉与胜利,似乎也为小米及雷军本人埋下了“胜利病”的隐患。军事史上的“胜利病”现象,同样可能在企业中出现,过度的自信与自满,往往会导致决策失误,最终引发危机。
尽管雷军一直以谦卑自牧的形象示人,但在巨大的胜利面前,小米集团体系内部是否仍能保持清醒与谦逊,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SU7 Ultra退订风波无疑为小米敲响了警钟,提醒其在追求发展的道路上,必须时刻警惕“胜利病”的侵蚀,以更加务实、负责的态度面对消费者与市场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