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小米汽车领域的一则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小米董事长雷军在一次直播中,分享了小米首款SUV车型YU7上市后的火爆情况。据雷军透露,小米YU7在上市后的三分钟内,大定数据就达到了20万单,一小时内更是激增至28.9万单,这一数字无疑在中国汽车工业史上创造了奇迹。
小米YU7于6月26日正式上市,起售价为25.35万元。上市后,该车型的订单量迅速攀升,仅三分钟内预定订单就突破了20万辆,一小时内更是达到了28.9万辆。在开售18小时后,锁单量也突破了24万辆。然而,对于这一夸张的数据,业内也出现了一些质疑声音,主要围绕订单转让和黄牛炒作等问题。
雷军在直播中并未直接回应黄牛事件,但对于YU7大定数据中的SU7转定订单说法进行了澄清。他表示,SU7和SU7 Ultra转订YU7的订单占总订单数的比例不足15%,即如果按20万订单计算,其中仅有3万单是来自SU7的转订。
雷军还透露了小米YU7的用户画像。他指出,小米YU7车主的平均年龄约为33岁,略大于SU7车主,且女性车主比例也更高。同时,小米YU7车主中,苹果iPhone用户占比超过52%,比SU7车主中的比例高出约4%。这一数据表明,小米YU7已经突破了粉丝圈层,不再仅仅依赖小米粉丝经济。
然而,随着小米YU7订单量的激增,提车等待时间过长的问题也逐渐凸显。雷军在直播中建议消费者保持耐心,他表示,小米会努力提升产能,但排队提车的人数实在太多。他透露,今年年初小米计划最少交付30万辆汽车,扩产后目标修正到了35万辆。尽管如此,面对SU7和YU7的双重需求,产能分配仍面临挑战。
雷军甚至劝消费者暂时不要下单小米汽车,如果急需用车,可以考虑其他国产新能源品牌,如即将发布的小鹏G7和理想i8,以及特斯拉的Model Y。这一建议颇为罕见,堪称史上第一个劝人不要下单、去买竞品的汽车品牌。
不过,小米YU7的火爆也带来了一些消费者的不满。部分车主因等待时间过长而要求退订。据部分车主反映,系统显示标准版交付周期长达57周(约14个月),用户需等到2026年9月才能提车。还有车主指出小米在锁单页面未明确披露首批交付数量及后续排期规则,且存在销售虚假承诺诱导用户下单的情况。
针对这些问题,车主们提出了两大诉求:要求为排期至2026年的用户开放退定通道,或者确保车主在2025年内提车。行业内已有类似问题的解决先例,如企业承担因交车时间变化带来的购置税成本,并对等待长久的用户按日给予补贴。
另外,还有车主反映小米在车型配置上存在“偷改配置”的问题。据多名小米YU7车主反映,下单时标准版和Pro版配置表明确标注了“外后视镜自动防眩目”功能,但订车后该功能被悄然移除,仅顶配Max版保留。这一变化引发了消费者的质疑和不满。
对于小米汽车而言,爆单无疑是个好消息,但如果持续犯错或以热销忽视消费者的实际体验,也会逐渐消耗掉市场的好感。这是一个需要警惕的危险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