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大教师聘期考核大变革,4%教师降级,教育新活力何在?

   时间:2025-08-30 23:51 来源:天脉网作者:沈如风

江西财经大学推行教师考核新变革,激发教育创新活力

随着新学期的钟声敲响,江西财经大学悄然掀起了一场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在最近一次的教师聘期考核中,该校实施了前所未有的严格标准,导致40名教师岗位降级,低聘率逼近4%,这一举措在高校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此次考核变革是江西财经大学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江西改革”微信公众号报道,该校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系统集成推进教育领域的各项改革措施,旨在构建一个更加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

精简考核,聚焦核心价值

江西财经大学首先对考核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传统的考核体系中,指标繁多且复杂,而此次改革将校属单位及教职工个人的考核指标体系从过去的100余项大幅精简至5-7项。这一“瘦身”行动并非简单的减法,而是旨在突出“重贡献、重影响、重质量、重实效”的核心价值导向。学校完善了高质量考核制度,并对科研评价、教学评价及学科专业建设评价等重要领域进行了深入改革。

动态管理,打破“铁饭碗”

教师聘期考核成为此次改革的重头戏。学校强化了聘期考核机制,优化了岗位设置,并赋予了学院自主制定特色任务指标的权限,实现了“一院一策”的灵活管理。在“能上能下、优化配置”的原则指导下,学校全面开展了教师聘期考核,4%的低聘率彰显了此次改革的力度与决心。这一举措打破了长期以来高校中存在的“铁饭碗”现象,真正实现了“有为才有位”的岗位动态管理。

系统布局,全方位改革

教师考核改革只是江西财经大学综合改革的一个缩影。该校从权责清晰机构体系、自主人才培养体系、支持全面创新体系等多个方面入手,推进了全方位的改革。在权责清晰机构体系方面,学校优化了行政机构设置,理顺了学科学院关系,并推进了学院的分类改革。同时,学校还重组了数字经济学院,成立了多个新型机构,如信息管理与数学学院、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以及数字设计现代产业学院等。

在自主人才培养体系方面,学校进行了学生管理制度的创新,实施了课程改革,并健全了多元化培养机制。构建了“1+3+N→100”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加强了“金课”建设和“金师”培养,同时加快了淘汰“水课”和“水师”的步伐。在支持全面创新体系方面,学校加大了科研平台建设力度,推进了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成立了北京高等研究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深圳研究院等机构,并与省直单位联合建设了专家库。

改革成效显著,产学研融合加速

江西财经大学的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校与赣江新区进行了深度合作,启动了“1平台+N项目”建设。引进了优质企业进驻校园,构建了“科技+产业+资本”深度融合的产学研全链条转化体系,企业合作共建经费接近1亿元。虚拟现实(VR)现代产业学院的招生规模位居全国第一,“虚拟现实技术”专业更是荣获软科“A+”评级。

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学校在乡村振兴、金融风险控制等领域建立了新的科研方向、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链接。与省农业农村厅联合打造的“防止返贫致贫乡村振兴大数据系统”已经覆盖了全省约900万户、3400万农村人口。这些成果不仅彰显了学校改革的成效,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