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路上,总有几位老师让人难忘,而地理老师往往是最特别的存在。他们或是能用粉笔在黑板上勾勒出世界地图的“神笔马良”,或是能将课本知识转化为生活智慧的引路人。那些年,我们遇见过的地理老师,是否也曾在你的记忆里留下独特的印记?
地理老师的“技能”总是让人惊叹。他们能徒手画出精确的世界地图,仿佛黑板就是他们的画布;他们能随手拿起身边的物品当教具——一块面包可以变成岩层结构的模型,一把铁锨也能成为讲解地理现象的“神器”。有同学调侃:“如果地理老师失业了,转行当导游绝对没问题!”毕竟,他们能把枯燥的知识讲得生动有趣,仿佛带着学生环游世界。
地理老师的课堂,还藏着许多“经典语录”。监考时,他们会提醒:“某些同学考试时脑袋偏转的角度不要超过黄赤交角!”讲解海陆风时,他们会编出故事:“站在悬崖上的同学,如果是白天,海风会保护你;如果是晚上,山风可能会把你‘推’下去。”就连描述雪山,他们也能用可爱的比喻:“山上的雪像冰淇淋一样,是不是很想尝一口?”这些幽默又富有想象力的表达,让地理课充满了乐趣。
为了帮助学生记住复杂的地理知识,地理老师还总结了许多“口诀”。比如,河流的水文特征可以用“两期两量一水位”概括(结冰期、汛期、流量、含沙量、水位变化);等高线的判断口诀是“线密坡陡,线稀坡缓;凸低为脊,凸高为谷”。这些口诀像“武林秘籍”一样,让学生能快速掌握重难点,甚至毕业多年后仍能脱口而出。
地理老师的智慧,还体现在生活中。他们教我们如何在冬至日选房——这一天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物影最长,如果房子在这天有阳光,一年都能享受光照。他们还告诉我们如何辨别方向:“上午太阳在东南,中午在正南,下午在西南。”学完地理,连迷路都成了“不好意思”的事。
这些风趣幽默、博学多才的地理老师,究竟师从何方?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的学科教学(地理)专业,就是培养这类人才的摇篮。该专业致力于培养能在中学及教育行政部门从事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省内外中学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地理教师。或许,你怀念的那位地理老师,就曾在这里深造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