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送礼成“军备赛”,被集体绑架的感恩还剩几分纯粹?

   时间:2025-09-10 22:52 来源:天脉网作者:杨凌霄

教师节将至,本应是传递感恩与敬意的日子,却让不少家长陷入“送礼焦虑”。近日,上海多位家长在社交平台分享了他们在教师节前夕的纠结与困扰,引发广泛共鸣。

“送不送礼?送什么?价格多少合适?”这些问题是家长群中热议的焦点。有家长表示,往年尝试送过护手霜、贺卡等小礼物,但均被老师婉拒,直言“心意收到,礼物退回”。也有家长认为,礼物不必昂贵,实用即可,比如文具、书籍等。

尽管多数教师明确表示“拒收礼物”,但部分家长仍担心“不送礼会让孩子被忽视”。这种焦虑背后,家委会的“集体行动”更让矛盾升级。一位家长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教师节前夕,家委会在班级群发起“送礼接龙”,提议为三位主科老师各准备一份价值800元的礼物,并要求家长“自愿”参与。

“800元×3=2400元,这可不是小数目。”该家长私下质疑金额过高,并询问是否征求过全体家长意见,却遭到家委会会长反驳:“其他家长都同意,就你一个有问题?”更令她意外的是,去年教师节礼物预算仅200元/人,今年直接翻了四倍。

面对质疑,家委会会长提议“今年你先别参与,我们其他家长分摊”,甚至暗示“不配合就是不合群”。这位家长无奈表示:“我见过更离谱的——有班级家委会组织买名牌包,摊派500元/人,下岗家长拿不出钱还被说‘不懂事’。”

教师节送礼之风,已从“表达心意”演变为“军备竞赛”。有家长直言:“你家送化妆品,我家就得送手机;你家请吃饭,我家就得组织旅游。”这种攀比之下,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被迫“跟风”,甚至背负心理压力。

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家长将送礼与“老师多关照孩子”隐性挂钩,形成一种“集体行贿”的扭曲心态。然而,多位教师表示,他们更看重学生的进步和真诚的心意。一位从业十年的教师坦言:“每年收到学生手绘的贺卡、写的感谢信,比任何礼物都珍贵。”

事实上,学校和官方多次倡议“拒绝送礼”,但部分家长仍难以摆脱焦虑。有教育专家指出,教师节的核心是“尊师重道”,而非物质交换。家长与其在节日集中送礼,不如平时多配合学校工作、关注孩子成长,这才是对教师最大的支持。

“当感恩被明码标价,当不送礼成为异类,这份心意还纯粹吗?”一位家长在社交平台发问。或许,让教师节回归本真,需要更多人打破“送礼=重视”的思维定式,用真诚代替攀比,用理解代替焦虑。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