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罗马仕充电宝的安全风险问题引发了大规模的消费维权风波,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此次事件的核心问题和最新进展如下:
一、退款风波的严峻现实
退款申请的队伍在社交媒体上迅速膨胀,消费者反馈的退款排队人数已超过17万。系统提示退款需等待15至30个工作日,远超过客服初期承诺的10天期限。
执行过程中的混乱更是雪上加霜。物流方面,顺丰、京东等快递公司因安全顾虑拒绝接收召回的产品。在处理方式上,客服甚至建议消费者自行用盐水浸泡销毁存在爆炸风险的充电宝,而部分消费者在完成销毁后仅获得5元的微薄补偿。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商家保证金不足,淘宝和京东平台上的退款请求被系统提示需等待30至90天。
二、企业经营的全面停滞
罗马仕的经营状况急剧恶化,天猫、淘宝、拼多多的官方旗舰店已相继关闭,仅剩京东自营店和抖音店仍在运营,但仅售配件。自7月7日起,公司宣布全员停工6个月,仅保留召回岗位,员工次月起将按深圳最低工资的80%领取生活费。
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也陷入失联状态,包括董事长雷桂强在内的5名核心高管自4月起退出所有工作群,法定代表人更是在三个月内三次变更,引发了转移资产的质疑。同时,公司的资金链已经断裂,账户余额仅剩1200万元,而召回的直接损失已超过4000万元,每月的营收损失更是高达1至2亿元。
三、消费者如何应对
针对此次事件,消费者需要首先确认自己的充电宝是否在召回范围内,涉及的型号包括PAC20-272、PAC20-392和PLT20A-152(生产日期:2023.6.5-2024.7.31),消费者可通过抖音客服或邮箱提交相关凭证。
对于已经寄回或销毁的充电宝,消费者应保留物流单号或视频证据,并通过12315平台投诉,选择深圳罗马仕公司。对于尚未处理的消费者,建议优先选择中国邮政寄回充电宝,但需确保电量不超过25%且容量不超过2万毫安。
在法律维权方面,消费者可以联合发起集体诉讼,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4条主张权益,并寻求惩罚性赔偿。
四、行业的连锁反应与警示
罗马仕事件引发了监管部门的严厉反应,市场监管总局已暂停其快充产品的3C认证,若9月13日前未能完成整改,该认证将永久失效。同时,民航局已禁止无3C标识的充电宝登机,21所高校也联合禁用了涉事产品。
此次事件还暴露了供应链失控的代价。电芯供应商安普瑞斯的外包厂违规替换了隔膜材料,导致满电温度远超国家标准。作为安普瑞斯的最大客户,罗马仕并未建立电芯溯源体系,这无疑加剧了事件的严重性。
罗马仕事件也为整个充电宝行业敲响了警钟。近年来,网售充电宝的不合格率持续攀升,从2020年的19.8%上升至2024年的43.6%。罗马仕的20000mAh产品售价仅为76元,远低于竞品安克的同规格产品369元,这种价格竞争无疑对产品质量产生了影响。
五、与ofo事件的对比与警示
与之前的ofo押金危机相比,罗马仕事件在涉及规模、企业资产和退款优先级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罗马仕涉及的是49万台产品的召回,而ofo则涉及1600万用户的押金问题。罗马仕拥有实体工厂和技术专利,而ofo则属于轻资产运营。在退款优先级上,消费债权在清算中的排序靠后,而罗马仕事件中的消费者则面临更为直接的退款困境。
更为核心的是,罗马仕事件暴露出召回制度中资金托管机制的缺失。企业通过破产程序将缺陷产品召回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这无疑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严重侵害。因此,消费者需要立即行动,通过深圳市场监管局专线施压,同时在电商平台发起强制退款诉求。对于非召回批次的产品,消费者也应立即停用,以避免潜在的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