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携小米大芯片与YU7归来,技术硬实力能否重塑市场信心?

   时间:2025-05-23 19:49 来源:天脉网作者:杨凌霄

在科技圈的万众瞩目下,雷军时隔84天再次站上小米发布会的舞台,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科技与创新的盛宴。上一次他的亮相,还是在2月底那场轰动一时的小米“双Ultra发布会”上,当时小米SU7 Ultra以52.99万元的起售价惊艳四座,仅仅两小时的大订量便超越了全年目标,小米市值也随之攀升至历史巅峰,接近1.5万亿港元。

然而,仅仅三个月过去,尽管雷军和小米依然是科技界的焦点,但周遭的风向却悄然发生了变化。过去两个月的一系列风波让小米备受质疑,雷军个人微博也一度停更,他坦承自己正经历着“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光”。

长久以来,雷军的社交媒体账号不仅是小米对外沟通的重要桥梁,其个人IP也与小米品牌形象紧密相连。但小米作为一家成立15年的科技公司,显然不能仅仅依靠雷军个人的影响力。在回应质疑、树立硬科技品牌形象的过程中,产品和技术成为了小米的另一张王牌。

去年10月,小米SU7 Ultra Prototype在纽北赛道上创造佳绩,成为最速四门车,充分展示了小米在电动汽车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也进一步推动了小米汽车的热销。而今晚的发布会,小米历时4年自主研发的智能手机SoC芯片——小米玄戒O1正式亮相,无疑是全场瞩目的焦点。

雷军介绍称,小米玄戒O1采用了第二代3nm先进制程,研发投入超过135亿元,代表着小米在15周年之际,以“后来者、追赶者”的身份,向硬核科技领域发起全新探索。与此同时,即将发布的小米YU7凭借多项亮眼配置,再次提升了观众的期待值,有媒体感叹,真正的“Model Y Killer”或许即将诞生。

无论是造车还是造芯,都彰显了小米过去4-5年里的两大显著变化:一是不再满足于“性价比”的消费品牌标签,坚定冲击高端化市场;二是从创业前10年的“商业模式创新”,逐渐过渡到产品和技术创新,在更多未知领域尝试“从0到1”的突破。

小米玄戒O1芯片作为发布会上半场的重头戏,采用了十核四丛集的CPU架构,包含2颗3.9Ghz X925超大核、4颗性能大核、2颗能效大核以及2颗能效小核,GPU方面则是16核G925,安兔兔跑分超过300万,其中2颗超大核的多核跑分甚至超越了苹果的A18 Pro芯片。

芯片研发周期长、投入大,小米自2021年重启研发以来,已投入135亿元,团队规模超过2500人,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雷军表示,玄戒“大芯片”项目于2021年初立项,几乎与小米汽车同时启动,一开始就定下了三个关键目标:做高端芯片、采用最先进工艺制程、拥有第一梯队性能表现。

首批搭载玄戒O1芯片的三款终端产品分别是小米15S Pro、小米平板7 Ultra以及小米Watch 4 eSIM。其中,小米15S Pro不仅搭载了玄戒O1芯片,还配备了光影猎人900+IMX858潜望+JN1超广徕卡三摄,支持全焦段4K夜景视频,起售价为5499元(16GB+512GB),享受国补后4999元起。

小米平板7 Ultra在玄戒O1芯片的加持下,提升了4K视频剪辑、Raw格式修图等专业场景下的表现,画质更为出色,14英寸的平板起售价为5699元(12GB+256GB),享受国补后起售价为5199元。

小米Watch 4 eSIM则搭载了小米自主研发的玄戒T1芯片,首次支持4G eSIM独立通信。通信基带是芯片研发中的复杂领域,小米为此投入了600多人的研发团队,进行了大量实验室验证和现网适配,率先在手表芯片中验证了这一技术。

发布会下半场,雷军带来了小米首款纯电SUV车型YU7的更多信息。小米YU7车身尺寸为长4999mm、宽1996mm、高1600mm、轴距3000mm,属于中大型SUV。新车在设计上延续了小米SU7的风格,强调优雅造型与高性能,同时作为一款SUV车型,也对大空间及科技、豪华体验进行了补强。

内饰方面,小米YU7最大的亮点在于天际屏全景显示HyperVision,可以在前风挡最底部形成1.1米超宽、超视网膜级高清显示,支持更智能的交互体验。小米YU7还配备了前排双零重力座椅,后排座椅支持最高35°的电动调节。

续航方面,小米YU7全系搭载800V SiC平台,全系配备“超大电池”(96.3度起步),续航表现出色。具体来看,标准版搭载96.3kWh磷酸铁锂电池,续航里程835km;Pro版同样搭载96.3kWh磷酸铁锂电池,续航里程770km;Max版本则搭载101.7kWh三元锂电池,续航里程760km,且支持5.2C充电倍率,10%-80%充电最快只需12分钟。

辅助驾驶方面,小米YU7搭载英伟达全新Thor芯片,同时配备了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等一系列感知硬件,以上智能化硬件配置全系标配。小米YU7共分为标准版、Pro和Max三个版本,三者在电池容量、辅助驾驶硬件上差别不大,主要区别在于驾驶相关的配置,如驱动方式等。

尽管雷军今晚并未公布具体价格,但小米YU7显然已将特斯拉Model Y视为重要竞争对手。15岁的小米正以“后来者”和“追赶者”的姿态,向硬核科技领域发起全新探索。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