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董事长李想在近期的一次直播中,深入分享了公司初创时期的艰辛历程以及对于预算严格控制的背后逻辑。尽管理想汽车在前年已成功跨越年营收千亿大关,但其创业初期的融资之路却并非一帆风顺。
李想透露,在公司发展初期,他曾遍访上百个投资机构,尽管普遍获得好评,但真正愿意投资的人却寥寥无几。这段经历对李想来说尤为艰难,甚至导致他的免疫系统出现问题,病倒了三个月。明势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明明也证实了这一点,他表示,尽管李想在业界备受认可,但因其坚持不做纯电动车型的决策,许多投资机构都选择了观望。
在这样艰难的融资环境下,李想从创业之初就极其注重成本控制。据他介绍,理想汽车仅用数十亿元便维持了五年的运营,并成功开发了SEV和SUV两款车型。这种高强度的费用控制,不仅帮助公司度过了资金短缺的难关,也成为了理想汽车的一大特色。
李想在直播中进一步解释了严格把控预算的原因。他强调,每一笔不必要的开销都可能在未来引发更大的问题,甚至导致效率的损失。因此,他对于公司的每一笔支出都严格把关,即使是几万元的费用也要亲自审批。这种严谨的态度,也体现在了理想汽车的市场费用率上。据李想透露,理想汽车的品牌市场费用率仅为0.6%,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德邦证券的研报也证实了理想汽车在成本控制方面的优势。研报显示,理想汽车的管理费用率显著低于行业竞争对手,如2023年理想汽车的管理费用率为7.89%,同比下降4.62个百分点,而同期蔚来和小鹏汽车则分别为23.17%和21.38%。这种对成本的严格控制,使得理想汽车成为了国内造车新势力中首个扭亏为盈的车企。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理想汽车净利润达到80亿元,连续九个季度实现盈利。同时,其汽车业务毛利率和总毛利率也分别达到了19.8%和20.5%,这一水平甚至超过了不少自主头部车企。李想表示,这种成本控制的能力,正是理想汽车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然而,李想也强调,在费用控制方面,理想汽车并非一概而论。对于与安全相关的费用,公司从不吝啬。他表示,理想汽车始终将用户的安全放在首位,任何与安全相关的费用都不需要他亲自审批。这种对用户安全的承诺,也体现了理想汽车作为一家负责任车企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