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京十五日》舞台剧广州首演,历史与美学的震撼交融!

   时间:2025-07-25 21:00 来源:天脉网作者:冯璃月

舞台剧《两京十五日》在广州大剧院震撼上演,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历史与艺术的盛宴。作为知名作家马伯庸的首部舞台剧改编作品,该剧经过三年的精心筹备与打磨,终于以更加精湛的演技和深邃的文化内涵登上了舞台。

此次演出由赵淼导演执导,他曾成功指导过多部备受好评的舞台剧,如《回廊亭杀人事件》等。视觉总监则由任冬生担任,他曾为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和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设计灯光。多位业界知名主创的加盟,共同为观众打造了全方位升级的音、视、觉观剧体验。

舞台剧《两京十五日》忠实于马伯庸的历史小说原著,以明宣德年间太子朱瞻基的“十五日生死逃亡”为主线,通过京杭大运河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旅程。在170分钟的演出中,作品将原著70万字的宏大叙事浓缩为一部舞台史诗,细腻地描绘了历史长河中个体命运的挣扎与觉醒。

此次版本的呈现不仅是升级后的全新表达,更是历史题材舞台剧在艺术表达与文化传递上的一次重大突破。舞台剧通过“漕运危机、权谋角逐与市井传说”三个层面,将2200里运河逃亡的时空跨度与阶层群像转化为舞台上可感的戏剧张力。导演团队在删减冗余支线的基础上,将叙事焦点牢牢锁定于“十五日期限”的紧迫感与“权力漩涡中个体命运”的核心矛盾。

舞美设计方面,团队摒弃了对历史场景的复刻式还原,转而以“宫殿剪影镂空大景片”构建叙事框架。灯光透过镂空纹样在舞台上投下斑驳光影,既保留了明代建筑的形制美感,又以抽象化处理为观众预留了想象空间。技术手段的运用也为叙事服务,如“济南园林墙”的分体拱门设计和“低烟水雾机”营造的江面意象,都让观众在紧凑叙事中触摸到了历史的肌理。

在角色塑造方面,演员们与角色之间实现了灵魂共振。饰演朱瞻基的演员马鑫,通过细腻的眼神变化和层次感十足的台词功底,将角色从青涩惶恐到沉稳坚毅的转变展现得淋漓尽致。战宇饰演的吴定缘则以市井气的鲜活细节打底,让角色的多重性格浑然一体。苏荆溪的塑造则体现了“静水流深”的力量,演员以克制的肢体语言和清冷的台词节奏展现了女医官的冷静与智慧。于谦和汉王的扮演者也分别通过掷地有声的台词和深入人心的表演,完美诠释了角色的精神内核和复杂内心。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的学子也深度参与了该剧的演出。在保留肢体剧核心表达的基础上,演员们将戏曲“把子功”的凌厉和“身段功”的韵律自然融入表演,让传统戏曲的“精气神”成为角色塑造的骨骼。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舞台表现力,也让观众在欣赏舞台剧的同时,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戏曲的魅力。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