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校毕业季的临近,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焦虑。据预测,202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1222万,创历史新高,而就业市场的岗位供给却显得捉襟见肘。
从中核集团春季招聘的数据中便可见一斑:1730个岗位吸引了近120万份简历,平均每个岗位有近700人竞争。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与就业岗位的有限性,使得就业市场的供需矛盾日益加剧,每年的毕业季似乎都成了“史上最难就业季”。
尤其对于名校毕业的本科生而言,他们处于一个颇为尴尬的境地。虽然拥有名校光环,但想要进入高校、科研机构等,学历往往还是“不够分量”;而面对那些需要一线工作的岗位,他们又觉得与自己的职业规划相去甚远。
为了深入了解名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我们梳理了39所985高校2024年本科生的就业数据。从整体上看,985高校本科生的就业率仍然保持在高位,超过一半的学校就业率超过了90%。然而,与五年前相比,大部分985高校的整体就业率却呈现出下降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升学成为了985本科毕业生推迟就业的主流选择。2024年,一半以上的985高校本科生深造率超过了60%,与五年前相比有了大幅提升。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的升学深造率更是突破了80%。这一趋势与国内研究生扩招有着密切关系,自1999年以来,研究生扩招人数逐年增加,尤其是近几年,扩招规模更是显著。
然而,与国内深造相比,985本科生的留学热情似乎有所降低。根据教育部数据,39所985高校本科毕业生出国率从2019年的平均15.7%降至2024年的9.3%,达到近十年最低点。其中,只有上海交通大学的境外深造升学率超过20%,其他高校几乎都跌至20%以下。
在就业市场上,金融专业和传统互联网行业的就业形势发生了变化。金融行业曾是许多毕业生的首选,但如今由于岗位锐减和毕业生数量激增,就业难度加大。与此同时,科技大厂的崛起吸引了大量毕业生,华为、比亚迪等企业成为吸纳毕业生的新力量。而文科毕业生的就业出路则相对有限,不少文科学生表示找工作难度较大。
在就业地域上,毕业生们的选择也变得更加多元。过去,许多毕业生会选择留在读书的城市工作,但现在,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开始将目光投向中西部等地区。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毕业生中,有不少人选择到中西部建功立业。
就业问题的背后,实际上是毕业生与企业的“错配”。许多毕业生缺乏实际操作经验,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而毕业生自身也对工作充满“滤镜”,期望与现实往往存在差距。面对这种现状,毕业生们需要更加聚焦自身,明确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