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编程工具正引领软件行业步入全新纪元。
近期,知名芯片金融分析专家Doug O'Laughlin在其文章中阐述了一个观点:生成式AI正以类似于互联网颠覆传统媒体行业的方式,对软件行业进行重塑。他提到,诸如Cursor和Claude Code等AI工具,显著降低了编写代码的成本与时间,以往需花费数千美元每token的开发任务,现在可能仅需几美分即可实现。
O'Laughlin认为,这一变革不仅将彻底改变软件开发的规则,还将如同YouTube对传统电视行业的冲击一般,颠覆软件行业的盈利模式和竞争格局。他通过对比互联网时代媒体行业的变迁,提出软件行业正经历着类似的“转折时刻”,而理解这一变革的最佳视角,便是观察YouTube兴起对传统线性媒体带来的冲击。
为了深入理解软件行业即将迎来的变化,我们首先需要回顾传统媒体行业的发展历程。在互联网和YouTube出现之前,内容消费主要通过电视捆绑套餐的形式进行,用户通过单一订阅便能获取数千个频道的内容。这种模式从1980年代一直持续到2010年代中期,电视捆绑套餐的渗透率一度高达87%。然而,YouTube的兴起彻底改变了这一格局。
数据显示,YouTube用户增长的S型曲线与有线电视捆绑套餐达到顶峰的时间点几乎重合。在2010年代,当YouTube经历爆炸性增长时,有线电视捆绑套餐达到了巅峰,随后便开始衰落。如今,传统电视的渗透率已降至大约40%。
传统媒体走向衰落的关键不仅在于互联网改变了分发渠道,更重要的是媒体创作本身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统媒体时代,内容创作者数量相对较少,而现在YouTube上拥有约1.139亿个频道,其中超过32300个频道的订阅者超过100万。以MrBeast为例,他目前拥有4亿订阅者,远超有线电视曾经达到的规模。MrBeast的崛起并非依靠大量资金和分发渠道,而是得益于媒体创作准入成本的大幅降低。据估算,启动一个电视节目在2000年大约需要25万美元,而现在启动一个YouTube频道仅需约3000美元。这种成本下降趋势与当前编程助手工具的发展轨迹极为相似。
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AI冲击下的软件行业。软件开发的成本如今已大幅下降。O'Laughlin表示,过去编写数百行代码需要花费数百美元的人工时间,而现在每天花费数百美元就能编写数百万行代码。尽管有人怀疑服务质量、产品市场契合度和分发渠道才是真正的差异化因素,但O'Laughlin认为这种观点过于狭隘。他指出,虽然分发成本并未改变,但新的商业机会仍然存在。在AI工具普及的背景下,传统软件行业的高毛利率可能难以为继。
O'Laughlin在文章中大胆预测,通过软件获得巨额利润的时代已经结束。过去,囤积优秀程序员以提高内部开发速度并拒绝向竞争对手提供这种资源是游戏规则。然而,AI编程代理将意味着软件供应将呈指数级增长。如今,软件行业正经历一场颠覆性的变革,供应量激增将淹没传统软件制造商,细分解决方案最终将压倒现有巨头。
类似于媒体行业,软件行业的SaaS(软件即服务)模式正处于类似的高点。AI工具的普及将加速这一衰退过程。供应量的激增意味着传统软件公司的高利润“护城河”将逐渐失效,销售和营销成本将成为竞争的重点。O'Laughlin预测,传统软件公司的股票仍有赚钱机会,但这可能通过一波整合浪潮实现。
O'Laughlin还提出了一个颇具哲学意味的观点:软件本身可能只是科技进步中的一个“局部最小值”,真正的核心一直是硬件。回顾计算历史,大部分软件最初都是以捆绑包的形式销售给用户的。而软件作为独立知识产权收费的概念,是在硬件普及后的特定历史阶段才出现的。在无限软件生成的世界里,软件的意义何在?它只是硬件的输出。硬件是信息与物理世界的交汇点,是科技进步的根本驱动力。随着AI工具让软件生成变得无限可能,软件的价值可能重新回归硬件本身。
在这种模式下,硬件将成为新的稀缺资源,价值将重新集中到芯片、算力等基础设施上。未来,设备或许会内置定制软件,就像早期的Cray计算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