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场聚焦“金融赋能科技创新与发展”的高端论坛在深圳隆重举行,这便是备受瞩目的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其中一个分论坛上,中国金融40人论坛学术顾问、曾任重庆市市长的黄奇帆,就金融科技3.0版以及产业互联网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解决路径进行了深入剖析。
黄奇帆首先厘清了科技金融与金融科技的区别。他指出,科技金融侧重于金融业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科技创新型企业,而金融科技则聚焦于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推动金融行业的转型升级。金融科技的发展历程,从金融电子化、金融互联网,到如今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一体化服务的3.0阶段,标志着金融科技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
在黄奇帆看来,金融科技的最高应用形态便是推动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产业互联网不仅涵盖了制造业的上下游产业链,还扩展到了与制造业紧密相关的十大生产性服务业。这种“1+10”的产业链集群模式,构成了产业互联网的核心。他强调,只有当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全面渗透至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实现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的跨越,才能真正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黄奇帆进一步指出,当前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相对薄弱,是产业链集群构建中的关键短板。若能在未来十五年内,将十大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提升至GDP总量的30%乃至更高,将极大提升中国产业体系的附加值。生产性服务业作为GDP增长中的重要引擎,其发展壮大将为产业互联网奠定坚实的基础。
产业互联网的形成,不仅将带来产品销售规模的扩大和产业链集群中营业额的增长,还将促进复合型产业互联网平台的诞生,这些平台将集制造、研发、物流、贸易、服务于一体,为产业升级提供强大动力。产业互联网还将助力中国的对外开放,特别是在跨境电商领域,通过构建“跨境电商+产业带+海外仓”模式,推动中国海外出口更加稳健有力。
黄奇帆特别强调了产业互联网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关键作用。他认为,产业互联网一旦成熟,将产生包括促进产品销售、增加产业链集群营业额、形成复合型产业互联网平台在内的多重功能,这些功能将共同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论坛的热烈讨论中,黄奇帆的观点得到了与会专家的广泛认同。大家一致认为,发展产业互联网是推动科技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国在全球科技革命与经济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核心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