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五一”黄金周的余温尚未散去,关于该假期的讨论仍在网络上持续发酵。其中,农业科技领域的亮点尤为引人注目。在山东寿光,一场名为“菜博会”的农业盛会以其超高的人气脱颖而出,日均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迅速成为文旅领域的新焦点。
农业观光游之所以受到如此热捧,关键在于其展现出的新奇、独特与鲜活元素,这些令人眼界大开的展览,实际上是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智慧农业的兴起,不仅改变了传统农业的面貌,更为游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体验。
作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拼多多自2020年起便致力于推动农业科技的发展,通过举办“多多农研科技大赛”,聚焦设施农业、未来农业及前沿科技。大赛的成功举办,验证了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巨大潜力。
近日,拼多多联合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农业科创谷、中国农业大学和浙江大学,共同宣布第五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正式启动。本届大赛将面向全球招募15支参赛团队,围绕现代设施农业,在植物工厂领域展开深入探索。
与往届不同,本届大赛要求参赛团队自行设计并建设约50平方米的植物工厂,进行为期6个月的国产草莓种植挑战。评委将从设计建设、种植成果、系统稳定性及经费控制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估,旨在选出能够实现高产量、高品质、低成本、低能耗的团队与方案。
拼多多在今年4月初推出的“千亿扶持”计划中,将农业科技创新作为重要驱动力,加大对“多多农研科技大赛”等赛事的投入。该计划旨在吸引更多创新人才和企业参与农业技术创新,推动农业数字化发展。一个多月来,该计划已落地多个项目,并持续获得商户、农户和用户的好评。
为何选择自建植物工厂进行草莓种植挑战?植物工厂作为高效农业系统,通过高精度环境控制实现农作物周年连续生产,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草莓作为高单价品类,市场需求旺盛,但传统种植受季节限制。植物工厂则能突破这一限制,实现草莓的全年供应,提供更高的商业价值。
中国草莓种植面积和产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草莓经济的发展背后,是种植技术、植物工厂、深加工、电商、物流冷链及农旅融合等全产业链的繁荣。然而,尽管中国植物工厂发展迅速,数量已超200座,但草莓植物工厂仍存在建设成本高、生产成本高等问题,难以商业化。
第五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试图从多个方面破局,探寻植物工厂商业化推广的可能性。大赛将提升技术难度,丰富应用场景,期望角逐出技术可落地、模式可复制、效益可持续的国产化植物工厂方案。
大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初赛阶段,参赛团队需提交项目整体方案,包括团队背景、突破性进展、植物工厂设计思路及图纸等。经选拔后,得分最高的四支队伍晋级决赛,进行实际搭建并使用自己设计的植物工厂进行草莓种植。决赛将重点考核作物产量、生长一致性、商品化率及营养价值等。
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草莓研究团队负责人余红表示,他对本届大赛充满期待,希望能够发现更多有创意的设计方案和更理想的栽培效果。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贺冬仙则认为,大赛的自由度和灵活度是其最大特点,期待企业积极参与,为草莓植物工厂的国产化技术提供答案。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驻华代表处相关负责人对“多多农研科技大赛”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大赛不仅展示了植物工厂创新方案,提高了大众对现代设施农业的关注,还为农业领域的更广泛应用提供了可行性验证。
历届大赛中,不乏优秀团队脱颖而出。如去年中国农业大学的赛博农人队凭借精准的数据分析和智能调控,在集装箱种植生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队长杨浩将比赛中的技术应用到了博士课题研究中,并有望推广至大型植物工厂。同时,“产业派”队伍也在比赛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并将比赛中的技术成功商业化推广。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沈晓晖表示,大赛的成功举办有利于科研人员和科技企业的深入合作与交流,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转型发展。拼多多通过“多多农研科技大赛”等赛事,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落地,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