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段关于董明珠对于海归人才态度的视频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讨论。视频中,董明珠表达了一个核心观点:由于无法准确识别海归中是否存在间谍,她倾向于采取保守策略,避免使用海归人才。
董明珠的这一言论是在格力电器的股东大会上提出的。她指出,此前格力曾有一名海归工程师泄露了新型热管理技术,导致公司损失了两亿元订单。这一事件让她对海归人才产生了谨慎态度。
然而,这一言论很快引发了争议。其中,知名媒体人胡锡进对董明珠进行了批评,并要求其道歉。但董明珠似乎对此感到困惑,她认为自己的言论是针对公司内部管理问题,而非针对特定个人或群体。
实际上,董明珠的言论背后有着深刻的现实考量。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核心技术的保密至关重要。一旦泄露,可能给企业乃至国家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董明珠的保守策略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对核心技术保护的重视。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海归人才都存在风险。事实上,许多海归人才非常爱国,并在各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因此,董明珠的言论也被一些人视为过于绝对和片面。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一些欧美国家已经开始限制中国留学生报考理工科专业。例如,美国颁布了行政禁令,禁止认定的中国某些高校背景学生踏上美国领土学习理工科相关知识技术。英国、瑞士、荷兰等国也相继推出了类似的限制措施。
这些限制措施无疑增加了海归人才的水分和不确定性。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对于海归人才的谨慎态度也就不难理解了。毕竟,在核心技术保密方面,企业不能有任何试错的空间。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应该完全排斥海归人才。对于那些真正掌握先进生产力、能够为企业带来实际贡献的海归人才,企业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和机会。毕竟,在未来的大国竞争中,科技和人才将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