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新起点:从经典诗文到时代担当的求索与行动之路

   时间:2025-09-06 11:11 来源:天脉网作者:苏婉清

近日,一篇题为《说园(五)节选》的文章引发了学术界和园林爱好者的广泛关注。文章通过对园林设计中的动静、质感、山水关系等要素的探讨,揭示了传统造园艺术的精髓。

在动静关系的论述中,作者强调了园林中“静寓动中,动由静出”的设计理念。通过静坐亭中观云鸟、舟游人行赏山石等场景,作者指出静与动在园林景观中相互依存、变化无穷。这种设计不仅丰富了景观层次,更让游人在静观与动观中体会到自然的韵律与节奏。

质感与色感作为园林设计的重要元素,也被作者深入剖析。文章认为,园林设计应追求“真趣”,注重质感的真实呈现,避免过于雕琢的虚假感。通过引用《红楼梦》中宝玉对稻香村的批判,作者进一步阐释了“存真去伪”的设计原则,强调园林应顺应自然之理,展现自然之趣。

在山水关系的探讨中,作者引用了郭熙的“水以石为面”“水得山而媚”等观点,强调了山水互为映衬、不可分割的关系。通过分析广东肇庆七星岩等案例,作者指出,水的形态与变化依赖于石的布局与形态,而石的刚柔美丑也通过水的映衬得以展现。这种山水相依的设计理念,使得园林景观更加生动、富有层次感。

文章还讨论了园林设计的综合性和艺术性。作者认为,造园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和艺术,包含哲理与文化修养。通过无形之诗情画意构有形之水石亭台,园林设计能够展现出无穷的变化与魅力。同时,作者也强调了地域文化对园林设计的影响,指出南北地理之殊、风土人情之异使得园林设计各具特色。

在谈到园林设计的创新与发展时,作者提出了“古今结合,古为今用”的观点。他认为,造园可以遵古为法,也可以洋为师,但应避免盲目抄袭和拼凑。通过探讨古今中外造园之史、构园之术及其所形成的美学思想和历史文化条件,作者鼓励设计师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

文章还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了园林设计的审美追求。以王维的《山居秋暝》为例,作者指出该诗在“天人合一、动静交织、虚实相生”等审美维度上与《说园》有着共性。这种跨文本的比较分析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涵,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审美视野。

在文章的最后部分,作者还强调了文化修养对园林审美与感受的重要性。他认为,游园必须有情,然后才能有兴。钟情山水、知己泉石的人,其审美与感受之深浅实与文化修养有关。因此,不能品园则不能游园,不能游园则不能造园。这一观点不仅揭示了园林设计的文化内涵,也提醒我们在欣赏和设计园林时应注重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