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丽水市的一次教学研讨会上,实验学校科学教师吴雪燕的《设计与制作一件陶艺作品》课程以其创新的教学方法,为技术与工程课堂带来了新的活力。课堂上,学生们不仅动手制作了陶艺作品,还深刻体验了设计与制作的乐趣。
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也在积极探索大思政贯通教研的新模式,力求构建更加系统、连贯的教育体系。这些学校在教育创新上的尝试,为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教研一体化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近年来,九年一贯制学校如何整合小学、初中的教研力量,形成有效的教研机制,成为了教育界的热点话题。许多学校管理者和专家都在积极探索,试图找到推动九年一贯制学校教研一体化的有效路径。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九年一贯制学校需要从组织架构上进行系统性重构。具体而言,就是要打破“小学部+初中部”的传统管理模式,建立服务于全学段的教研组织体系。例如,可以组建校级教研一体化领导小组,负责顶层设计与资源统筹;同时,整合小学、初中同科目教研组,成立覆盖一至九年级的学科纵向教研大组。
在机制创新方面,学校可以推行“三级备课+两研建设”的贯通式集体备课体系,以及“跨学段听课+主题观课”的进阶式课堂观察机制。这些措施旨在提升教师的备课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促进不同学段之间的衔接与过渡。
为了保障教研一体化的顺利实施,学校还需要完善保障体系。这包括制定刚性制度与柔性支持相结合的保障措施,如将教研一体化要求纳入管理规范与教师岗位职责、设立专项经费用于专家聘请和教师研修等。学校还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墙、官网专栏等渠道强化九年一贯身份认同,培育“大教研观”。
在深化价值引领方面,九年一贯制学校需要构建“一贯全通”的教师成长体系。这包括实施“九年跟岗计划”,让青年教师系统把握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同时,通过“青蓝工程”推动新老教师结对,实现教学经验的传承与共享。
总的来说,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教研一体化改革是对义务教育整体性、连续性的回归。只有以系统思维统筹组织架构、机制创新、保障体系与育人目标,才能实现从“物理整合”到“化学融合”的质变。这一改革不仅需要打破固有模式的勇气,更需要扎根实践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