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里巴巴集团的漫长历史中,一位重要人物的悄然离场引起了广泛关注。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曾任钉钉总裁的叶军,以“先休息,放空,放下”这七个字,告别了陪伴他十八载的阿里生涯。
叶军,这位在阿里内部以“不穷”为花名的技术老将,其办公室已人去楼空,工位上的物品也被悉数带走,甚至在公司内部OA系统中也难以寻得他的踪迹。尽管阿里官方对此保持沉默,但内部消息透露,公司已私下为他举办了送别会。这位曾引领钉钉从内部工具成长为全国顶尖企业协作平台的领导者,在阿里最新一轮的战略调整中默默退场。
叶军的故事始于对爱情的追求。2004年,他在四川大学完成硕士学业后,为了追随前往杭州读研的女友,毅然前往阿里实习。一个原本从事凝聚态物理研究的理科生,在命运的安排下踏入了阿里巴巴的大门,从此书写了传奇篇章。
在阿里,叶军历任多个部门负责人,参与了办公云、阿里大脑、“浙政钉”、“浙里办”等产品的打造。2020年,随着“云钉一体”战略的推进,钉钉并入阿里云,叶军在关键时刻接替离开的钉钉创始人陈航,成为钉钉第二任CEO。
在叶军的领导下,钉钉实现了关键转型。面对小鹏汽车因无法满足定制化需求而转投飞书的挑战,他敏锐地意识到钉钉需要向To B领域迈进。在他的带领下,钉钉一方面稳固中小客户基础,另一方面不断提升服务大客户的能力。叶军时代,钉钉取得了显著成绩,2025财年订阅收入突破30亿元,用户数超过7亿,服务企业组织超过2500万家。
然而,叶军的离职与钉钉的战略转型紧密相连。今年,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明确表示,钉钉将成为阿里面向企业端最重要的AI应用资产。面对这一战略转向,叶军的技术背景和运营能力似乎与钉钉的新需求不再契合。业内人士认为,叶军擅长的是“从1到100”的精细化运营,而当下阿里需要的是能在AI领域实现“从0到1”突破的开创者。
与此同时,阿里的权力结构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在最新公布的2025财年年报中,阿里合伙人团队人数锐减,从26人降至17人,创下自上市以来的最低纪录。其中包括两位“十八罗汉”彭蕾、戴珊,以及原董事会主席张勇、原集团CFO武卫等核心人物。至此,“十八罗汉”中仅剩马云、蔡崇信、吴泳铭三人仍在合伙人名单。
在这场权力更迭中,39岁的蒋凡崭露头角,首次跻身合伙人委员会,成为其中最年轻的成员。他掌管着淘宝、天猫、阿里国际、1688、闲鱼等阿里电商核心业务。随着饿了么及飞猪两大业务并入中国电商事业群,蒋凡的权力进一步扩大,成为阿里历史上权力最大的业务掌门人。
在阿里内部,一场关于“大公司病”的反思也在悄然进行。近期,钉钉产研负责人元安在离职时发表万字长文,直指阿里存在的管理问题。他批评阿里增长乏力,外部收购失败,内部创新鲜有成功,管理机制失灵。这些批评引发了广泛共鸣,也显示了阿里变革的决心。
面对挑战,阿里正试图在变革中找回曾经的自己。马云现身阿里总部,看到自己在困难时期写下的“发展是硬道理”,强调阿里依然在创业。叶军的离开,不仅是个人职业生涯的一次转折,也是阿里创业路上的一次新陈代谢。在变革的浪潮中,阿里正努力找回那份敢想敢干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