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舞剧《百合花》:如何在平淡中绽放绚烂之美?

   时间:2025-07-21 14:56 来源:天脉网作者:沈如风

近日,上海芭蕾舞团将茹志鹃1958年的小说《百合花》搬上了芭蕾舞台,这一举措初时并未引起广泛期待。原著以5000余字的篇幅,细腻描绘了20世纪中期一段平淡却富有深意的情感故事,满足了特定时代文学青年的浪漫想象。然而,其内敛的情感表达和故事情节的单纯性似乎与芭蕾舞剧追求的戏剧性和集体性表达格格不入,让人质疑其是否适合改编为芭蕾舞。

然而,当《百合花》芭蕾舞剧正式公演后,观众的反馈却出人意料地积极。该剧由王安忆亲自担任编剧,保持了原著的隽永风格。导演王舸携手豪华创作团队,包括作曲家杨帆、舞美设计师秦立运、光影设计师肖丽河等,他们以精湛的技艺,在绚烂与平淡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点。芭蕾舞剧《百合花》如同一股清流,纯净而不失深度,让观众在回味中感受到青春的纯真与生命的珍贵。

剧中,三位年轻人在战争年代的非风月却动人的邂逅,成为贯穿全剧的情感线索。这种超越时代的青春与生命主题,不仅触动了老一辈观众的心弦,也深深打动了年轻一代。它展现了人性中最纯粹的光辉,成为连接不同年代观众的桥梁。

芭蕾舞剧《百合花》的成功,不仅在于其艺术上的精湛呈现,更在于它对中国芭蕾舞剧发展道路的新探索。与《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强调牺牲精神的经典作品不同,《百合花》更注重发掘战争宏大叙事中的人性之美。这一转变不仅体现了艺术家们对人性深度挖掘的不懈追求,也反映了观众审美水平的显著提升。

如今,随着舞剧市场的繁荣和观众审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欣赏那些既具有艺术深度又能触动心灵的作品。芭蕾舞剧《百合花》正是这样的佳作,它让观众在欣赏精湛舞蹈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人性中最真挚的情感。当然,该剧也并非完美无缺,如“新郎”形象的必要性及旁白的精炼程度仍有待商榷,但这些小瑕疵并不影响其整体的艺术价值。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