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硕“变身”直博或硕博连读,高校培养新趋势引发热议!

   时间:2025-07-21 14:52 来源:天脉网作者:唐云泽

近日,我国某工信部直属高等学府宣布了一项重大教育改革举措,针对2026年研究生招生政策进行调整,旨在优化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路径。

根据该校最新发布的《关于2026年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报名的通知》,全校范围内的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将被原则性纳入硕博贯通培养体系。这一变化意味着,学生在硕士入学后的第二学期即可开始博士生阶段的师生互选过程,而直博生及硕博连读生的基本修业年限统一设定为5年。这一政策相较于2024年的部分学院试点,覆盖范围显著扩大,体现了该校在研究生教育改革上的决心。

此举标志着该校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向发生了深刻转变。以往,学术型硕士被定位为具有独立就业导向的学位,而今,随着硕博贯通培养体系的全面推广,学硕逐渐向博士教育的过渡阶段转变,更加注重科研预备能力的培养。这一变化与当前我国博士生招生中硕博连读和本科直博趋势相吻合,特别是在顶尖高校中,贯通式培养已成为主流。

事实上,近年来多所高校已在逐步扩大直博或硕博连读的招生比例。以武汉大学为例,2025年该校直博生接收数相比前一年增幅超过50%,复旦大学强基计划中的直博生比例也在逐年上升。这些变化反映了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分层”趋势,即学术型人才向直博化方向发展,应用型人才则更加侧重于专硕培养。

教育部此前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也强调了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分类发展。这一政策导向进一步明确了学术学位研究生应侧重于学术研究训练,而专业学位研究生则应聚焦于解决行业产业实践问题。在此背景下,学硕的培养路径逐渐向博士阶段转移,直博/硕博连读成为学术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


除了上述高校外,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大学、福建福耀科技大学以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所院校也在积极推行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这些高校通过构建全面的本硕博一体化专业体系,旨在培养具有深厚学术基础和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开设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强基计划“旭华班”,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尖班”,都是这一模式下的典型代表。

值得注意的是,贯通培养模式不仅局限于理工科领域,人文社科领域也在积极探索。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即将启动的本博融通班,便是这一趋势的缩影。该班级面向特定学生群体开放遴选,入选者将享受全面的保研支持和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研究能力的拔尖人才。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