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名校热”到“就业潮”,高考志愿选择折射时代变迁

   时间:2025-07-21 09:06 来源:天脉网作者:苏婉清

今年高考招生季,一系列“魔幻志愿填报”现象频登热搜,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985分数报考‘双非’院校”到“本科分数选择专科职校”,这些看似反常的志愿填报选择,却在网络上收获了众多点赞和羡慕。不少网友表示,相较于名校光环,如今的考生更加看重就业的稳定性和专业的实用性。

这一趋势在提前批录取中尤为明显。以往被视为“低分高就”的跳板,如今却成了高分考生主动选择的香饽饽。上海海关学院、江苏警官学院等拥有高就业率的院校,其录取位次显著提升,甚至超过了部分985高校。以上海海关学院为例,该校在江苏的录取位次较去年提升了4000多名,不仅超过了上海交大医学部在江苏的分数线,也超过了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名校的提前批录取分数线。

提前批中的“军警热”“师范生热”等现象,正是考生和家长对就业确定性高度追求的体现。这些特殊专业类型与就业紧密绑定,如海关、公安、消防等领域,毕业生往往能直接对接公务员、警察等机要系统岗位。在就业寒潮中,这种“读完就有编”的确定性被标上了高价。

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也迎来了逆袭。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等优质职业本科院校的录取分数线逐年攀升,甚至超过了部分211高校。这些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紧密对接,如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人工智能工程技术等热门专业,深受考生青睐。考生选择它们,更多是出于就业导向和产业对接的主动选择,而非分数无奈。

专业为王的时代已经到来,名校光环逐渐褪色。过去“冲名校、调剂专业”的志愿填报策略正在被颠覆。考生和家长越来越注重专业的实用性和变现能力,而非仅仅追求名校的光环。一些985高校的冷门专业录取线走低甚至遇冷,而一些“双非”“职校”类院校的专业却因为与当下社会发展需求相契合而备受追捧。

这一趋势的背后,是经济发展、政策调整和市场需求的共同作用。近年来,经济发展放缓、经济结构调整,使得体制外就业的不确定性加剧。同时,国家定向培养计划不断加码,如公安联考、军士直招、师范“有编有岗”等制度性通道,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保障。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创新型人才和高级技工的缺口持续扩大,技能型人才的价值正在被重估。

在志愿填报的过程中,考生和家长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个人兴趣、就业前景、专业实用性等。同时,也要警惕落入“路径依赖”的陷阱,不要过分迷信名校光环或盲目追求热门专业。只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选择,才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走得更远。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