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追求职业稳定性已成为众多人心中的向往。秦皇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的一组数据,揭示了这一趋势的显著体现。
数据显示,2025年秦皇岛市事业单位招聘吸引了47649人报名,其中35019人成功完成缴费确认,与去年相比激增9691人,增幅高达38.26%。这一数字不仅刷新了记录,甚至超过了当地的高考报名人数。据秦皇岛新闻网报道,同年该市高考报名人数为25515人,实际参考人数为17944人,较去年有所减少。这意味着,选择参加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的人数(35019人)已远超参加高考的人数(17944人),差额接近1万人。
考编热潮席卷全国,而秦皇岛的竞争尤为激烈,部分岗位的报录比高达55:1。这一现象的背后,是民营岗位供给不足与较高的裁员风险。不少考生表示,面对公司裁员名单上的名字频繁出现,他们不得不寻求更为稳定的职业出路,特别是对于那些即将面临孩子教育问题的家长。
从全国范围来看,高等教育的回报率正在逐渐降低。随着大学扩招,学历贬值现象日益严重,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不断增加。202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1222万人,较十年前增长近一倍,这无疑给就业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寻求稳定的事业单位工作成为了许多职场人和毕业生的理性选择。
体制内工作的吸引力在于其完善的福利体系和明确的晋升通道。尽管起薪可能不高,但长期来看,其稳定性和可预期性远超民营企业。相比之下,民营企业薪资增长缓慢,不少员工表示,工作多年后薪资涨幅有限。因此,在风险日益不可测的时代,一份稳定的工作成为了许多年轻人的首选。
95后、00后更注重工作生活的平衡,调查显示,68%的人将“工作稳定性”作为择业的首要考量,远高于“高薪酬”(23%)和“职业发展空间”(9%)。在经济不确定时期,事业单位岗位的稳定性成为了“安全港”,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
然而,这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当优秀人才纷纷涌向事业单位时,企业的创新活力可能受到抑制。同时,过度依赖事业单位解决就业问题,也会加剧财政负担。秦皇岛作为传统工业城市,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相对滞后,提供的高薪、高成长型岗位有限,这也进一步推动了考编热潮。
经济学理论指出,个体在经济市场中追求效益最大化。事业单位在社会保障、职业尊荣和隐性福利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形成了理性经济人的选择偏好。事业单位离职率长期低于3%,也印证了这种“制度性套利”效应的存在。
对于许多人来说,放弃民营企业就业机会的成本远低于公务员职业的长期收益现值。因此,即便薪资不高,他们仍然愿意尝试考编,寻求更为稳定的职业发展道路。这种心理在年轻一代中尤为普遍。
秦皇岛考编人数超过高考的现象,是经济结构调整、社会价值观变迁和教育就业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反映了当前青年一代在不确定性增强的环境中对职业稳定的强烈需求,也暴露出民营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结构性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提升民营岗位的薪资待遇和福利水平,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