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莞市道滘镇文化服务中心粤韵馆内,一场纪念粤剧艺术大师陈笑风先生的活动于7月11日晚隆重举行。此次活动名为《桃花依旧笑春风——陈笑风艺术人生珍贵文物捐赠仪式暨“风腔”经典作品欣赏会》,汇聚了陈笑风大师的众多弟子及粤剧界的知名人士,现场星光灿烂,气氛热烈。
本次活动由广州市粤剧“风腔”艺术研究会、东莞市道滘镇文化服务中心及东莞市道滘镇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举办,得到了东莞市道滘镇文化馆道滘分馆和肇庆市粤剧团的协助。道滘镇作为粤剧粤曲之乡,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此次活动举办的理想之地。
活动中,陈笑风大师的弟子们将大师生前的艺术手稿、墨宝、戏服、唱片及照片等珍贵文物捐赠给了东莞粤剧曲艺博物馆。这些文物不仅记录了大师的艺术人生,更是粤剧“风腔”艺术的宝贵遗产。陈笑风大师的故乡东莞,因拥有深厚的粤剧粤曲文化底蕴,成为这些文物落户的理想选择。
广东粤剧促进会会长倪惠英在活动上深情回忆了粤剧“风腔”艺术研究会成立的历程。她表示,“风腔”艺术精妙绝伦,具有鲜明的岭南文化特色,若不能得到系统研究和有效传承,将是粤剧乃至中华文化的巨大损失。正是出于对艺术的敬畏和对前辈的崇敬,广州市粤剧“风腔”艺术研究会得以成立,旨在深入挖掘、系统研究、广泛传播“风腔”艺术。
粤剧“风腔”研究会副会长晓毅也分享了陈笑风大师对弟子的期望。大师曾表示,弟子们不仅要学习“风腔”、传承“风腔”,更要超越“风腔”。他鼓励弟子们融汇贯通,在粤剧不同流派的作品中呈现出“风腔”的艺术风格。
在活动现场,还发现了陈笑风大师关于“风腔”艺术特点的笔记。笔记中,大师详细总结了“风腔”的唱腔特点,包括富于变化、创新,活用叮板强弱,善用调式变化等。这些文字不仅展示了大师对粤剧艺术的深刻理解,更体现了他对艺术的敬畏和执着。
当晚的高潮部分是“风腔”经典作品欣赏会。陈笑风的弟子们为观众带来了五首“风腔”名曲,包括《寒江伤别》、《苏小妹三难新郎》、《山伯临终》等经典曲目。弟子们的精彩演绎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大家陶醉在“风腔”的雅韵之中,久久不愿离去。
此次活动不仅是对陈笑风大师艺术人生的致敬,更是对粤剧“风腔”艺术的传承和发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风腔”艺术将在更多人的努力下,继续闪耀在粤剧的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