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展览正静静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民族的坚韧——“烽火铸骨:关山月艺术中的民族精神图谱”特展于7月11日盛大开幕,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学生们驻足观赏,被一幅幅充满历史厚重感的画作深深吸引。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关山月先生的艺术成就,更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生动写照。
本次展览由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精心策划,自7月6日起面向公众开放,并将持续至2026年6月10日。展览以30余件馆藏珍品为核心,通过关山月的艺术实践,勾勒出一条民族救亡与复兴的精神轨迹。
展览分为“从城市撤退”、“苦难与新生”、“烽烟与海潮”、“山水与家园”以及“铁骨与江山”五大板块。每一板块都承载着关山月先生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创作与心路历程。
在“从城市撤退”板块中,长卷《从城市撤退》以其震撼人心的视角,记录了广州沦陷后难民的悲惨遭遇。而《铁蹄下的孤寡》、《寇机去后》等作品,则以冰封旷野与废墟为背景,控诉了战争的暴行,揭示了民族苦难的普遍性。
“苦难与新生”板块则通过《游击队之家》、《纺线》、《渔歌》等作品,将抗战期间的苦难伤痛与新中国和谐美好的生活并置,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新生。
“烽烟与海潮”板块通过时空对照的手法,呈现了从日军轰炸渔船的惨烈到和平年代渔港丰饶的巨变,见证了民族在历史震荡中的重生。
“山水与家园”板块则跨越半个世纪,将《漓江百里图》、《漓江百里春》、《黄河冰桥》、《壶口观瀑》等作品并置,重构了山河疆界,彰显了艺术革新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
最后,“铁骨与江山”板块揭示了艺术家深层的精神蝶变。从抗战期间的《红棉》到四十年后的《红棉白鸽》,从铁骨虬枝到和平宣言,关山月的作品不仅是对历史的见证,更是对民族精神的颂扬。
展览还创新性地使用了“双线索叙事”手法,通过对比战争与和平时期的作品,如《渔民之劫》与《归帆》等,为观众带来了历史的回响,彰显了艺术家心中一以贯之的家国民族精神。
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俊宇表示,这些作品共同印证了“笔墨当随时代”的艺术箴言,展现了民族危亡之际“以笔为枪”的英勇抗争与和平年代“江山多娇”的永恒礼赞。此次展览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更是对和平的守护与未来的开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