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关于古代知音情深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讲述的是春秋时期著名琴师俞伯牙与樵夫钟子期的深厚友谊。
话说一夜未眠的俞伯牙,望着窗外月影渐移,日出东方,心中满是对友人的思念。他早早起身,梳洗整齐,携琴带童,又备了些黄金作为礼物,以防友人尚在居丧之中。随后,伯牙一行乘船登陆,步入山间小径,行了数十里,来到一处谷口。面对分岔的路口,伯牙犹豫不决,决定等待路人问路。
不久,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缓缓走来,手持藤杖,肩挎竹篮。伯牙上前施礼,询问前往集贤村的道路。老者笑道,此处有两处集贤村,一为上集贤,一为下集贤,皆相距十五里。伯牙闻言,心中暗自思量,暗怪友人未曾说清。老者见状,询问伯牙欲访何人,或可指点迷津。伯牙道出欲访钟家庄,老者闻言,顿时泪如雨下。
原来,老者正是钟子期的父亲,他悲痛地告知伯牙,子期已于数月前因病去世。闻此噩耗,伯牙心如刀绞,昏厥于地。钟公连忙扶起伯牙,待其苏醒后,二人相对而泣。伯牙悲痛欲绝,哭诉着对友人的思念与不舍。
钟公告诉伯牙,子期临终前曾嘱咐将他葬于马安山江边,以践与伯牙的生前之约。伯牙听后,决定前往坟前祭拜。在钟公的引领下,他们来到一处新坟前,伯牙整理衣冠,虔诚祭拜,抚琴一曲,以寄哀思。然而,周围的乡野之人不懂音律,以为伯牙在取乐,纷纷大笑离去。
伯牙心中悲愤交加,他向钟公吟诵了一首自己创作的短歌,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随后,他取出解手刀,割断琴弦,将瑶琴狠狠摔碎,誓言子期不在,此生再不抚琴。钟公见状,感慨万千,对伯牙的深情厚谊表示敬佩。
在告别钟公时,伯牙将随身携带的黄金一分为二,一半赠予钟公作为生活费用,一半用于购买祭田,为子期春秋扫墓之用。他表示,待自己回朝后,定会奏请告老还乡,届时再到上集贤村迎接钟公夫妇,共度余生。伯牙的一番深情话语,让钟公感动不已。
此事传出后,人们纷纷赞叹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之情。有人作诗云:“势利交怀势利心,斯文谁复念知音!伯牙不作钟期逝,千古令人说破琴。”这段知音情深的故事,成为了千古佳话,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