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的学生们近日踏上了一场独特的文化探索之旅,他们前往河南省洛阳市,探访了著名的洛阳花城美术陶瓷工坊,亲身体验并深入了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彩壁画的制作工艺。
在工坊内,晨光柔和地洒在陈列架上的一件件素净陶坯上,为学生们的实践活动增添了几分静谧与庄重。许老师,一位经验丰富的美术师傅,亲自向他们传授三彩壁画制作的精髓。她强调,立线是三彩制作中的关键步骤,要求匠人对泥料的粘度、运笔的力度以及线条的弧度都有精准的把控。许老师分享了自己十多年的创作心得,指出“心静手稳”是技艺习得的核心秘诀,技艺的提升需要时间的沉淀与反复的锤炼。
学生们不仅聆听了许老师的悉心指导,还与非遗传承人成永胜老师进行了深入的访谈。在访谈中,“坚持”一词成为了成老师反复提及的关键词。从青年时期独自摸索唐三彩技艺,到解决原料配比难题,再到推动唐三彩艺术形式的创新转型,成永胜老师用数十年的坚守诠释了非遗传承的执着与责任。
成老师的故事深深触动了实践团的成员们。他质朴的话语中透露出传承者的担当与使命,让年轻的学生们深刻理解了坚持的意义。在快节奏与浮躁情绪交织的现代社会,成永胜老师的坚持与坚守如同一股清流,为学生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指引。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们还亲身体验了三彩工艺品的文创制作。当他们指尖轻触矿物釉料,将其晕染在素胚之上时,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古老的传统技艺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队员付雷蕾在实践日志中写道:“在窑变的幻彩中,我领悟到了‘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造物奇迹。这不仅是一次触觉与视觉的交织体验,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心灵之旅。”
三彩壁画技艺的传承不仅蕴含着古人对生活美学的极致追求,更以其“静下心来慢工出细活”的生活哲学,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焕发出独特的生命力。这份穿越时光的匠心智慧,成为了现代人重拾内心宁静、感悟生命本真的珍贵指引。正是这份历久弥新的价值内核,让三彩壁画技艺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续写非遗文化的时代传奇,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永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