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书法教育的璀璨星河中,有两所院校犹如双子星般闪耀,它们分别是中国美术学院与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美院书法系,由书法巨擘沙孟海亲手缔造,数十载春秋,培育了无数书法界的佼佼者,荣誉满载。而南京师范大学,则在1985年开创先河,设立了国内首个四年制书法专业,次年更孕育出我国书法教育的里程碑人物——尉天池教授。
尉天池,1936年出生于江苏砀山,自幼与笔墨结缘,从欧阳询、颜真卿的楷书入门,继而浸润于王羲之的行书、吴昌硕的篆隶之中,打下了坚实的书法基础。1956年,他步入江苏省运河高等师范学院的大门,后转入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师从沈子善、林散之两位大师,书法技艺由此突飞猛进。
1960年,南京师范大学率先在国内开设书法课程,尉天池有幸留校任教,成为该校书法教育史上的第一位专业教师。1986年,他更是开创历史,成为我国第一位书法教授。2013年,鉴于尉天池在书法教育与创作领域的卓越贡献,“兰亭奖”评委会授予他至高无上的“终身成就奖”。
尉天池的书法艺术,五体皆备,尤以行草见长,其名声远播海外,尤其在日本享有盛誉。他的书法,情感饱满,挥洒自如,展现出一种雄强豪迈、碑帖交融的独特风貌。他深谙汉魏碑刻的刚劲与晋唐帖学的灵动,笔法上巧妙融合碑学的方峻与帖学的圆融,起笔侧锋切入,中锋绞转,笔画粗细变化丰富而不失沉稳。结构上,他追求欹侧中的稳定,字形纵长,空间对比鲜明,展现出雄放的气势。行气流畅,开合自如,墨色浓淡枯润,随势而生,尽显书写时的沉雄心境。
著名书法家沈鹏曾高度评价尉天池:“尉书以力为骨,以情为血,得汉魏之魂,融时代之气。”尉天池的书法,不仅为学书者提供了碑帖结合的实践路径,其笔法的雄强、结字的奇变、章法的气脉,更是学界公认的“传统功底与个人性情融合”的当代范本。正如“兰亭奖”颁奖词所言,他为推动中国书法艺术的复兴与中华传统的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