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冠噪鹛宋画现身!江西珍禽“身世”追溯至800年前?

   时间:2025-07-09 15:02 来源:天脉网作者:苏婉清

近日,一项关于江西特有珍稀鸟类蓝冠噪鹛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性发现。这一发现不仅改写了蓝冠噪鹛有据可考的历史,还引发了人们对这一物种与古代江西之间深层联系的探索。

蓝冠噪鹛,作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生存状态一直备受关注。此前,全球仅在江西婺源能够观测到这一极危物种。然而,我国鸟类学专家陈水华在宋代画作《翠竹翎毛图》中成功辨识出了蓝冠噪鹛的形象,这一发现将蓝冠噪鹛的存在历史向前推溯了约800年。

在《翠竹翎毛图》中,竹林上方的四只噪鹛生动活跃,其中一只噪鹛的喉部特征尤为显著,呈现出浅黄色,这与蓝冠噪鹛的特征相吻合。陈水华在比对图谱后,确认了这一发现。这一画作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生动描绘了竹林景致,为蓝冠噪鹛的历史存在提供了有力证据。

对于这一发现,来自江西的“00后”研究生邓茨方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她正沿着陈水华的研究路径,进一步探索蓝冠噪鹛与江西之间的历史渊源。邓茨方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认为南宋宫廷画师可能接触过江西进献的鸟类标本或写生稿,从而间接促成了对蓝冠噪鹛的描绘。

为了支持这一观点,邓茨方援引了历史文献的记载。北宋时期的《云林石谱》中提到饶州(今婺源)产异禽,南宋《舆地纪胜》则称信州(今上饶地区)多珍羽。她认为,南宋迁都临安(杭州)后,地理上更接近江西,使得江西物产进贡宫廷的可能性增加。

邓茨方还对《翠竹翎毛图》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她发现图中竹丛底部绘有枸杞,而竹子和枸杞在野生环境下的重叠机会很少。因此,她推测图中的竹与枸杞可能是人工种植的,这进一步支持了蓝冠噪鹛作为江西贡品被送入宫廷供画师写生的观点。

蓝冠噪鹛的繁殖期在每年4月至7月,此时它们会集群活动。然而,在非繁殖期,蓝冠噪鹛的行踪却极为神秘,一直是科学界关注的焦点。目前,婺源共有9个蓝冠噪鹛繁殖点,但其中仅有一处允许外界观察。

在研究中,陈水华还对八大山人的画作提出了新的观点。他认为,宋以后的花鸟画家多临摹前代作品,导致画中鸟类形象日益失真。然而,从事中国画研究的邓茨方对此持不同意见。她认为,明末清初画家对活体鸟类的观察机会充裕,且八大山人具备成熟的写实能力。

这一系列的发现和研究不仅丰富了我们对蓝冠噪鹛历史存在的认识,也为我们进一步探索这一珍稀物种与古代江西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思路。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