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系”烙印深重的铜师傅冲刺港股IPO,估值跳水引关注
近日,备受瞩目的文创工艺品牌铜师傅正式提交了招股说明书,标志着这家以铜质文创产品为核心的企业正式向港交所发起冲击。然而,与铜师傅的创业故事和产品特色相比,其估值的大幅跳水更为市场所关注。
铜师傅成立于2013年,创始人俞光是一位对铜制品情有独钟的艺术家。他凭借深厚的美术功底和对东方美学的独特理解,成功将铜材质融入文创产品中,并打造出了多个爆款。其中,2016年的“大圣之大胜”铜像众筹超千万元,不仅让铜师傅一战成名,更实现了销售额破亿元的佳绩。如今,铜师傅已成为中国铜质文创工艺产品市场的领军品牌,线上客单价超过750元。
俞光不仅是铜师傅的创始人,更是小米的忠实粉丝。他深入研究小米的互联网经营思路,并将其应用于铜师傅的发展中。例如,小米有“米粉节”,铜师傅便推出了类似的“铜粉节”。这一举措不仅增强了与消费者的互动,更为俞光赢得了与小米高层接触的机会。2017年,铜粉节邀请了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参加,事后黎万强在朋友圈的分享让俞光有机会在雷军面前进行路演。
雷军对铜师傅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其为小米体系之外最像小米的企业。他认为,铜师傅在没有借助小米任何资源的情况下,凭借对小米模式的相信、领悟与实践,在铜工艺品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一评价不仅为铜师傅增添了光环,更为其未来的发展注入了信心。
然而,尽管铜师傅在产品和品牌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其IPO之路却并非一帆风顺。从招股书披露的财务数据来看,铜师傅近年来的营收虽然持续增长,但始终未能突破6亿元大关。同时,净利润也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这主要归因于铜师傅对铜质文创产品的单一品类依赖度较高,以及授权IP经营不善等问题。
作为文创工艺产品的一种,铜质文创产品的市场规模相对较小,行业天花板明显。尽管铜师傅在铜质工艺产品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面对有限的市场空间,其成长潜力受到了一定限制。为了突破这一瓶颈,铜师傅曾尝试多元化布局,推出木质文创产品“铜木主义”系列家具。然而,这一尝试并未取得预期效果,最终自2022年起停止了生产。
在授权IP方面,铜师傅虽然储备了较多的国外IP,但并未完全发挥出知名IP授权带来的助力。与同属于“谷子经济”的泡泡玛特相比,铜师傅在授权IP的变现能力方面仍有提升空间。铜师傅还面临着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作为极其依赖原料的企业,铜价的波动可能对其成本效益、盈利能力及整体财务表现产生不利影响。
与铜师傅的业绩波动相比,其估值的跳水更为市场所关注。在2021年7月,多家机构均以高价对铜师傅进行了增资,使其估值攀升至26.14亿元。然而,仅仅一年半之后,铜师傅的估值就遭遇了“断崖式下跌”。2022年12月,有股东以低价转让了全部股权,估值骤降至16亿元。而在即将申报港股IPO前夕,铜师傅还发生了一起低价股权转让事件,估值再次大幅下跌。
这一估值跳水不仅让投资者心生疑虑,也给铜师傅的上市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尽管铜师傅在铜质文创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并得到了雷军等资本的支持,但面对市场的质疑和估值的波动,其能否成功上市并赢得资本市场的认可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铜师傅的IPO之路充满了挑战与机遇。作为铜质文创领域的佼佼者,铜师傅需要讲述一个更具吸引力的增量故事,以赢得资本市场的认可和投资者的信任。同时,面对市场的质疑和估值的波动,铜师傅也需要保持冷静和坚定,继续深耕产品、拓展市场、优化管理,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