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AI智能体进军企业市场,能否引领新一轮数字化转型?

   时间:2025-05-23 00:14 来源:天脉网作者:冯璃月

在腾讯云AI产业峰会上,腾讯公司全面揭示了其大模型全景战略,这一战略涵盖了自研的混元大模型、AI云基础设施、智能体开发工具、知识库以及面向多元化场景的应用布局。

会上,腾讯还宣布了一项重要升级,即将企业级大模型知识库转型为智能体(Agent)开发平台TCADP。该平台集成了腾讯云的RAG技术、Agent能力及用户需求匹配功能,允许用户通过智能体自主拆分任务并规划执行路径,从而开发出能应对各种任务的智能体。

据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介绍,腾讯智能体开发平台首次实现了零代码支持多Agent的协同作业,极大地降低了智能体构建的门槛。这一举措使腾讯成为继阿里、字节、百度等企业之后,又一涉足企业级智能体开发平台的云服务商。

随着大模型推理与规划能力的不断提升,具备自主决策和执行能力的智能体正成为AI领域的热门应用。例如年初备受瞩目的Manus智能体,便展示了这一趋势。然而,相较于通用型Agent,国内互联网巨头更倾向于探索商业价值更为明确的垂直领域智能体。微软预测,到2028年,企业将拥有高达13亿个AI智能体。

企业对智能体的需求正迅速增长。腾讯云副总裁吴运声表示,腾讯智能体开发平台已在多个行业实现落地应用。例如,汽车行业利用Agent进行售后知识支持和故障自诊断,金融行业则用于智能客服和知识库问答,文旅行业则通过Agent进行行程规划和票务咨询。

除了腾讯,其他云服务商也推出了面向企业的智能体开发平台,如阿里的AgentScope、字节跳动的扣子以及百度的千帆AppBuilder等。这些平台依赖云端算力、存储和API生态,通过推动客户使用其服务,云服务商能够提升收入并增强行业影响力。

然而,智能体的大规模应用仍面临挑战。吴运声指出,技术层面是一个主要障碍。目前的Agent框架仍在快速发展中,尤其是在自主规划环节,底层模型尚不能完全准确地拆解并执行复杂任务,模型能力和平台工具仍需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客户对Agent的认知也是一大挑战。许多行业客户仍在理解Agent概念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其使用方法、搭建流程和运行机制,这之间存在显著的“认知与使用”鸿沟。

腾讯推出智能体开发平台背后,是其激进的AI战略推动。自年初DeepSeek爆发以来,腾讯旗下多个应用迅速接入,并大力投入自研模型混元。在组织层面,腾讯对AI研发及产品线进行了多次调整,旨在持续迭代模型能力,同时强化技术的落地应用。

近期,QQ浏览器也推出了智能体QBot,用户只需发出任务指令,QBot即可自动执行搜索、浏览、下载、分析等一系列操作。此前,腾讯还推出了面向个人和轻量级开发者的智能体开放平台“元器”。腾讯认为,QQ浏览器的技术与需求高度匹配,能够借助内部共享的AI技术,实现AI Agent的能力升级。

马化腾在财报电话会上提及了腾讯在智能体领域的优势。他指出,智能体可分为通用型和嵌入微信生态两类。通用型Agent已在腾讯的原生AI产品中开发类似能力,能够应对更复杂的提问,并逐步进化出“具身智能”,与其他应用产生交互。而嵌入微信生态的智能体,则能够连接社交关系链,进一步拓展应用场景。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