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临终绝笔《地黄汤帖》:书法之美,超越其父的传奇

   时间:2025-05-22 18:13 来源:天脉网作者:赵云飞

在书法艺术的璀璨星河中,王羲之以其超凡入圣的技艺被誉为“书圣”,这一崇高的地位不仅源自其无与伦比的书法造诣,更得益于历代帝王,尤其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极力推崇。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初唐之前,王羲之的书法并未如其子王献之那般风靡一时。

据南朝陶弘景所言,当时世人皆以王献之书法为尊,连钟繇与王羲之的光芒都被其掩盖。梁朝袁昂在《古今书评》中也提及,张芝、钟繇、王羲之各有千秋,而王献之则冠绝当世。王献之本人亦自信满满,面对谢安的提问,他毫不犹豫地表示自己的书法更胜一筹。

王献之的书法,以其用笔的潇洒大气、妍美婀娜著称,尤其在牵丝引带、连绵笔势方面,更是超越其父。其临终前的《地黄汤帖》,便是这一风格的绝佳体现。此帖又名《新妇地黄汤帖》,写于东晋太元十一年,是王献之传世的最后一件作品,纵25.3厘米、横24厘米,全篇6行44字,流传至今,虽有争议是否为唐人双钩本或米芾临本,但仍不失为书法艺术的瑰宝。

帖中文字记录了王献之对新妇服用地黄汤后病情稍减,但仍忧心忡忡的心情,以及对友人谢生未归的挂念。此帖递藏有序,历经宋、元、明、清诸代名家收藏,最终于1911年流落日本,现藏于东京台东区书道博物馆。

《地黄汤帖》起笔露锋直入,行笔劲挺,收笔利落,牵丝映带细而不弱,转折处筋力十足,尽显“一笔书”的流畅与和谐。其结字欹侧险绝,疏密对比鲜明,空间反差强烈却又和谐统一,展现出王献之在结字上的创新。章法流畅自然,笔势连贯,行气生动,无丝毫板滞之感。

米芾临习此帖后,称赞王献之笔势如悬崖坠石,非其父王羲之所能及。对于书法学习者而言,《地黄汤帖》不仅笔法上有助于增加中侧锋的灵活运用与牵丝的自然处理,更在结字上提供了欹侧平衡的处理范例,有助于营造险绝之美。有网友甚至认为,此帖即便王羲之见了,也会自愧不如。

王献之在继承王羲之书法的基础上,通过笔法与结字的革新,开创了行草书的新境界,完成了从“古质”到“今妍”的转变。学习《地黄汤帖》,不仅能领略王献之书法的峻峭流美,更能帮助书法爱好者驾驭千变万化的笔画与结字规律,领略书法艺术的无尽魅力。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