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画重生,评剧新韵:《咫尺千里》演绎文化传承之旅

   时间:2025-05-22 09:06 来源:天脉网作者:钟景轩

评剧新作《咫尺千里》亮相,展现故宫文物修复背后的故事

近日,中国评剧院精心打造的评剧《咫尺千里》成功上演,该剧以故宫文物修复为创作背景,通过生动的戏剧表现,揭示了中华文明跨越时空的传承与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咫尺千里》以展子虔的《游春图》为核心线索,这幅历经1400年风雨的古画,从创作到修复,再到成为国家宝藏,背后蕴含着无数人的心血与坚持。剧中,故宫工匠们修复《游春图》的历程被细腻呈现,不仅展现了文物修复工作的艰辛与细致,更折射出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与传承力量。

评剧作为植根于民间的传统剧种,此次聚焦故宫文物修复题材,不仅是对剧种文化基因的深度挖掘,更是对传统文化生命力的激活与传承。为了真实还原修复师们的工作状态,创作团队深入故宫进行实地观察,将修复师们日复一日的精雕细琢融入戏剧表演中。戏曲演员的刻苦训练与修复师的匠心独运,共同构成了对极致追求的生动诠释。

该剧的舞台设计独具匠心,摒弃了传统戏曲繁复的布景,转而以“古画”为空间核心,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舞台被巧妙地划分为多个块面,修复室的红案、张伯驹的书房等场景均以画框式结构呈现,使得观众仿佛置身于一幅幅流动的古画之中。当修复师在红案前专注工作时,舞台的块面感与人物内心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凸显了工匠精神的崇高与伟大。

为了吸引年轻观众,评剧《咫尺千里》在叙事手法上进行了大胆创新。该剧刻意淡化线性时间,让隋代的画家、民国的收藏家、当代的修复师在舞台上“跨时空同框”,通过现代视角重构历史叙事,展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性与永恒价值。当观众看到修复师用矿物颜料一点点修复《游春图》时,评剧的声腔韵律在剧场穹顶回响,传统与现代的界限在这一刻被彻底打破,文化的生命力在舞台上焕发出了新的光彩。

导演作为该剧的组织者,充分发挥了创作团队的协作精神。编剧、演员、音乐、舞台美术等各个环节紧密配合,共同绘制出一幅幅生动的艺术画卷。从故宫的修复室到评剧院的排练场,再到最终的舞台呈现,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创作者的心血与智慧。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