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校毕业季的临近,一股前所未有的就业焦虑正悄然笼罩着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们。2025年,我国预计将有1222万高校毕业生涌入职场,这一数字不仅刷新了历史记录,也让就业市场的供需矛盾愈发尖锐。
在众多毕业生中,名校本科生似乎陷入了一个尤为尴尬的境地。他们手握名校学历,却发现在高校、科研机构等门槛较高的就业领域,自己的学历仍然“不够看”;而面对那些需要在一线岗位耕耘、薪资平平的工作,他们的心理预期又远远超出这些岗位的实际状况。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名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我们梳理了39所985高校2024年的本科生就业数据。数据显示,尽管整体就业率依然保持在高位,但与前几年相比,下降趋势已十分明显。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知名学府,其本科生整体就业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升学成为了985高校毕业生推迟就业的主流选择。2024年,超过一半的985高校本科生选择了继续深造,与2019年相比,这一比例有了大幅提升。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的升学深造率更是突破了80%。这一现象的背后,与高校研究生扩招密不可分。
然而,与国内升学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985毕业生的留学热情却逐渐降温。根据教育部数据,39所985高校本科毕业生出国率从2019年的平均15.7%降至2024年的9.3%,达到近十年最低点。其中,美国方向的留学热度下降得尤为迅速,中国香港、新加坡、英国等国家或地区已成为985学生的留学新热门。
在就业市场上,金融行业的吸引力似乎已大不如前。曾几何时,金融行业是众多毕业生的首选,但如今,随着行业门槛的提升和岗位数量的减少,金融专业的就业难度日益加大。与此同时,科技大厂迅速崛起,华为、比亚迪等企业成为吸纳毕业生的新力量。相比之下,文科毕业生的出路则显得更为狭窄,他们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就业挑战。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国企、央企逐渐加入了“抢人大战”,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稳定的就业机会。与此同时,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也变得更加多元,不再仅仅局限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中西部地区正逐渐成为新的就业热点。
尽管就业市场依然严峻,但毕业生们仍需保持积极的心态。真正的成长在于与焦虑和解,在不断试错中重构对自我与世界的认知。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唯有不断提升自我,才能在职场上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