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音乐节:流量明星与音乐人的碰撞,市场细分趋势显现

   时间:2025-05-21 07:06 来源:天脉网作者:赵云飞

今年五一假期,全国各地音乐节热潮持续涌动,从北京、上海、成都等一线城市到银川、宝鸡等二线城市,共举办了超过30场风格各异的音乐节,涵盖了电子、嘻哈、摇滚等多种音乐类型。尽管与去年同期的47场相比有所减少,但相较于今年预期的23场,这一数字仍显稳定。

今年的音乐节市场呈现出一种相对平稳的态势,与以往常见的票务紧张和黄牛猖獗的现象形成鲜明对比。除了如泡泡岛、草莓等知名品牌音乐节外,大部分音乐节的余票相对充裕。这一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频繁发生的音乐节取消和延期事件,使得消费者在购买音乐节门票时变得更加谨慎,尤其是对新兴的音乐节品牌,消费者的选择和考量更加慎重。

在音乐节阵容方面,今年出现了一个显著的趋势,即“内娱流量化”。偶像演员如赵露思、丁禹兮、张新成等频繁亮相音乐节舞台,虽然为音乐节带来了大量的粉丝支持,但也引发了部分音乐爱好者的不满。他们认为,音乐节应该更多地聚焦于音乐本身,而不是被流量演员所占据。与此同时,一些原本在音乐圈具有代表性的核心乐队,如新裤子、凤凰传奇等,则选择专注于自己的演唱会,暂时离开了音乐节舞台。

尽管存在这些争议,五一期间的音乐节依然保持了较高的人气。从规模上看,除了少数几场大型音乐节外,许多音乐节更加注重亲民化,票价适中,阵容也更加注重满足地方观众和“逛看”需求。随着市场的逐渐细分,音乐节的IP层级化趋势也日益明显。

音乐节市场的另一个显著变化是演员和网红的加入。这一趋势在初期曾引发过不少争议,尤其是滚圈粉丝与饭圈粉丝之间的对立。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演员和网红几乎成为音乐节阵容中的常态,甚至成为衡量音乐节票房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这种变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音乐节的售票率,但也让部分音乐爱好者感到失望,他们认为音乐节应该更多地关注音乐性和舞台实力。

同时,音乐节的盈利情况也令人担忧。据业内人士透露,大部分音乐节并不盈利,这导致主办方在阵容选择上更加保守,并尝试通过与地产、电竞、景区等行业的合作来减轻票房压力。例如,太湖湾音乐节就通过融合音乐人、网红、偶像剧演员等多种类型,在票务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这也让部分观众对音乐节的艺术性产生了质疑。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