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比上班族更累?一周学习近60小时,教育内卷何时休!

   时间:2025-05-16 09:06 来源:天脉网作者:苏婉清

在当前社会,一种普遍的认知误区似乎总将“成功”与“阶段达成”紧密相连:考上高中被视为解脱,考上大学则成为新的彼岸,参加工作后,人们又期待一切会变得轻松。然而,这更像是一场永无止境的马拉松,而非短跑。

当城市白领们还在为996工作制唉声叹气时,另一个群体正以更为惊人的“工时”默默耕耘,其中不乏尚未成年的身影。曾几何时,大人们常用“看看我们上班多辛苦”来劝慰学习疲惫的孩子,但如今,现实却悄然反转。

从晨光初照到夜幕降临,孩子们的身影穿梭于课堂与补习班之间,他们的生活节奏紧密得如同精密仪器,学习时长甚至超越了多数上班族。据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企业就业人员的周平均工作时间达49小时,创近20年新高,但这与部分高中生乃至初中生的周学习时长相比,仍显逊色。

北京大学的一项家庭追踪调查报告揭示,2022年,国内高中生的周学习时间高达59.7小时,比上班族多出近11小时;中学生周学习时长也达到55.2小时,小学生则为46小时。这一数据清晰地表明,孩子们的“工作时间”从小学到高中逐级递增,最终超越了大多数成年人的工时。

教育部曾于2017年规定,普通高中每周课程35课时,合计约26小时,即便加上课后作业与兴趣班时间,也不应超过45小时。然而,现实却是,初中生周学习时间就已达到55.2小时,远超上班族平均时长。

周末,本是上班族得以喘息的日子,但对于学生而言,却依然是忙碌的延续。数据显示,高中生在工作日平均每天学习9.95小时,周末也需花费4.97小时做作业或补课;初中生和小学生同样如此,他们的学习日程被安排得满满当当。

“双减”政策的出台,旨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如高中生周学习时间从2018年的60.4小时降至2022年的59.7小时,但总体而言,学习压力依旧沉重。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学习时长难以从根本上缩减。

更为严峻的是,家长们的焦虑情绪依然普遍存在,这使得培训班、补习班等以各种形式继续存在,即便是“双减”政策也难以完全遏制其势头。编程、奥数等培训课程摇身一变,以“逻辑思维训练”、“数学思维”等名义继续吸引家长的目光。

学生的学习时长还呈现出地域差异。数据显示,华北和东北地区学生的学习时长普遍偏长,而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学习时长则相对较短。这背后,与教育资源分配、社会环境及家长观念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下,孩子们的睡眠健康成为一大问题。据《2022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显示,中小学生实际睡眠时长普遍低于教育部建议标准,睡眠不足不仅影响身体健康,更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构成威胁。跨国调查显示,国内学生在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上的数值明显偏高。

面对这一现状,给孩子减负已成为社会共识。教育部已出台相关政策规范课后服务,严禁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然而,真正的减负或许不仅仅在于具体措施的实施,更在于整个教育观念的转变。只有当家长不再过分追求分数、教育不再唯分数论时,教育内卷的现象才能得到根本缓解。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和潜力所在,试卷上的分数只是他们众多能力中的一面。在人工智能时代,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远比考试能力更为重要。因此,给孩子减负,让他们拥有更多时间去探索自我、发展兴趣,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未来。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