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消息在科技圈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微软进行了一轮全球裁员,波及约6000名员工,约占其全球员工总数的3%。在这波裁员浪潮中,一位在微软工作了18年的资深Type工程师Ron Buckton也不幸被裁。
Ron Buckton在微软的职业生涯长达18载,其中近十年时间,他全身心投入到Type项目的开发中,为Type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资深且贡献卓越的工程师,却在此次裁员中被解雇,这不禁让人对微软的裁员标准和决策逻辑产生疑问。
就在两个月前,Type之父Anders Hejlsberg还宣布了一个名为“10x Faster Type”的项目,旨在将Type编译器及工具链移植到Go语言,以提升性能高达10倍。该项目由Anders Hejlsberg主导,而Ron Buckton正是该项目的核心开发者之一。
“10x Faster Type”项目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其核心成员Ron Buckton却被解雇。这一消息传出后,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和热议。不少网友表示,原以为这次裁员主要针对的是非技术岗位或中层管理人员,却没想到连这样一位为Type项目深耕近十年的资深工程师也未能幸免。
网友们对此次裁员表达了不解和惋惜之情。有人讽刺地说:“被裁要么是你工作太差,要么是太优秀。如果不是前者,那就只能是后者了。”这样的言论,无疑是对微软此次裁员决策的一种质疑和讽刺。
更有网友调侃道:“10倍工程师实现了10倍性能提升后被裁,HR AI宣布:‘价值已提取,执行终止。’”这样的言论虽然带有调侃意味,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网友们对微软此次裁员的不满和质疑。
此次裁员事件无疑给微软带来了一定的舆论压力。作为科技行业的巨头,微软在裁员决策上应该更加谨慎和透明,以避免给员工和社会带来不必要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