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未来科技城海曙小学:创新教研体系,激发教师专业活力
在浙江省杭州市未来科技城海曙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学校的发展紧密相连。该校汇聚了一批区级及以上名师,他们不仅在教学上独树一帜,更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教师职业倦怠的普遍挑战,海曙小学通过构建真实而富有生长力的教研体系,为教师提供了持续发展和自我突破的平台。
海曙小学深知校本研训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因此将其作为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第一现场”。学校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将教学重点从学科知识传授转向学生素养提升,教研内容也相应地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为了克服传统教师培训模式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学校创新性地建立了“三位一体”校本研训机制,通过自我诊断、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帮助教师精准定位问题、共同攻克难关,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近年来,海曙小学围绕“新课标·新学力”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校本研修活动。在活动中,教师们通过重构老教材、解析新教材,展示了新课标指导下的创新课堂实践。这些研修活动不仅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还通过课例展示、主题研讨和专家引领,助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们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还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最终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为了突破项目学习的堵点,海曙小学还积极创设了课程节等实践活动平台。课程节以学科课程为载体,引导师生革新学教方式,将学习过程转化为一个实践和创生的动态过程。学校通过活动化课程落地国家课程,以校本化实践深挖国家课程,以“项目化学习”变革学教方式,构筑了“学以致用”素养的浸润式培养机制。在课程节上,教师们以项目化学习为主线进行设计,落实学科实践、变革教学方式、统整教研活动、培育核心素养。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教师的教研内容,还激发了他们的教学创新热情。
海曙小学还注重激活教师的内生动力。学校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提出突破性专业发展项目,并为他们提供全资源支持。例如,只有6年教龄的陈丁瑜老师对人工智能大模型很感兴趣,学校便支持她进行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教学的研究。在短短两个月内,她就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执教了杭州市级公开课和主题讲座,并受邀到温州送教。这种量身定制的教研项目不仅激发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动力,还为他们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海曙小学还聘请了区内外专家来校指导教师专业研究,并设立了特级教师工作站。同时,学校还建立了“海曙书院”,旨在打造教师学思悟践、研艺展技的熔炉。通过专家的引领和学校的支持,教师们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形成了特性鲜明的教学风格。这种专业上的积累和心灵上的丰富不仅提升了教师的职业价值感,还让他们对教育事业充满了憧憬和期待。
海曙小学通过创新教研体系、激活教师内生动力等措施,成功打造了一支专业的教研队伍。教师们在不同层面体验到了个体的生长,并将这种生长作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