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消费互联网的浪潮逐渐平息,产业互联网成为了科技领域的新焦点。
新零售的崛起、新技术的不断涌现,都是产业互联网探索的生动注脚。然而,尽管众多参与者进行了多次尝试,却似乎始终未能跳出消费互联网的框架。
问题的根源在于,这些探索大多只是在消费互联网的框架内徘徊,未能找到与产业互联网真正契合的新技术和新模式。直到AI时代的到来,特别是以deepseek为代表的AI应用崭露头角,AI从萌芽走向成熟,并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互联网巨头们纷纷拥抱AI,AI也催生了越来越多的新商业模式。可以说,AI的兴起,为产业互联网的落地擂响了战鼓。AI的兴盛标志着产业互联网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成为了触手可及的现实。
deepseek的风潮将AI带到了人们面前,几乎所有的互联网玩家都开始利用AI进行自我改造,寻找破解发展难题的新路径。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对AI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因为它们看到了AI改变以往无法攻克痛点的潜力。
这些痛点,正是消费互联网演进到后期必然会出现的问题。因此,互联网巨头们需要开启全新的进化,而这次进化的目标,正是我们翘首以盼的产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的本质,是以改造消费互联网为终极目标,而AI的出现,为这一目标的实现带来了转机。
AI技术催生了可以落地、可以闭环的新商业模式,这些新模式共同构建了产业互联网的新形态。无论是AI+电商、AI+社交,还是AI+制造、AI+驾驶,都是已经落地且能够闭环的新商业应用。当这些新商业汇聚在一起,替代消费互联网时代的“互联网+”模式时,产业互联网的到来将水到渠成。
以往,提及产业互联网,人们总会联想到新供给。新供给成为了衡量产业互联网是否实现的标准。而AI时代的来临,对消费互联网玩家以及与消费互联网相关的产业玩家进行了全面改造,使得它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发生了深度变革。
从电商到社交,我们都可以看到AI对产品和服务进行改造的痕迹。AI实现了对消费互联网由内而外的深度改造,从而实现了新供给。AI不仅改变了产品和服务,更实现了供给与需求两端的重新对接,这是产业互联网最本质、最值得关注的方面。
在产业互联网概念萌芽时,人们常用虚实融合、数实融合来形容它。然而,实践证明,仅仅通过赋能和改造是无法实现虚实融合、数实融合的。这只会将产业互联网再次带入消费互联网的怪圈。而AI的出现,开始弥合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鸿沟。
在AI的情境下,并不存在改造和赋能的概念,而是共生、共存。赋能和改造的概念被存量所取代,消费互联网时代的流量概念也不复存在。平台和中心的概念同样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共生、共存的全新形态。
当这种共生、共存的生态达成时,真正意义上的产业互联网时代将不再遥不可及。AI消除了消费互联网时代的流量概念,打破了以平台和中心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实现了去平台化、去中心化。这是AI与产业互联网联系最为直接的体现。
AI时代的来临,让产业互联网从遥不可及的梦想变成了触手可及的现实。在AI的机制下,产业互联网得以实现。新商业的产生、新供给的出现以及虚实结合的达成,都是这一现象的生动体现。拥抱AI,就等于拥抱了产业互联网。
面对千亿级的产业互联网市场规模,谁将成为这个新牌桌上的玩家?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