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红利消退后,老留学生如何在国际教育圈“破局”自救?

   时间:2025-09-12 12:53 来源:天脉网作者:柳晴雪

国际教育领域知名媒体人赵刚近日迎来职业生涯的重要时刻——其新书《留学还有用吗?》的出版合作正式签约。此次与UWEE集团、中国出版集团的携手,标志着这部被视为"留学三部曲"收官之作的创作进程进入加速阶段。

在谈及创作历程时,赵刚坦言这部作品的诞生充满挑战。这位非典型网红坦陈,身处国际教育这个小众领域,每本书的出版都如同"全活儿"的独立项目——从选题构思到市场开拓,从资金筹措到渠道搭建,每个环节都需要亲力亲为。"就像电影《戏台》里演的,既得卖艺求生,又得四处吆喝",他用生动的比喻形容创作过程。

面对市场考验,这位海归媒体人展现出独特的生存哲学。"留学光环终会褪去,职场转型尚未完成,但精神自由始终是第一位的",他将自己的人生轨迹比作"第五交响曲",直言虽未实现财务自由,却始终保持着创作热情。在行业低谷期坚持"笔耕不辍",既是对初心的坚守,也是应对不确定性的生存策略。

值得关注的是,这部作品的诞生得到了多方助力。UWEE集团执行总裁燕总早在年初就表达合作意向,联合国翻译供应商马总则提供专业流程指导。卫东等二十年挚友帮忙打通校园渠道,中国出版集团刘副社长更是搭建起高端出版平台。经济支持方面,Kaplan中国区王总团队、英国奥斯汀公学韩副校长等业界同仁纷纷解囊相助。

在人际网络构建上,赵刚展现出务实态度。"不擅长经营关系,就选择在市场中接受双向选择",这种理念贯穿其职业生涯。即便面对"人微言轻"的境遇,他仍认为这是网络时代的幸运——既能自由表达观点,又不必承受过多关注压力。

对于行业变迁,这位资深从业者有着清醒认知。相比互联网行业"35岁危机",国际教育领域的职业周期虽稍长,但同样充满变数。通过将个人品牌与行业发展深度绑定,用写作讲座等兴趣爱好支撑生存,他试图构建更具韧性的职业生态。

在创作模式上,赵刚打破了"稳定后专注写作"的幻想。实践证明,市场开拓与内容创作必须同步推进,这种"戴着镣铐跳舞"的状态,反而成就了其独特的表达方式。正如他所说:"成不了大作家,就当个事必躬亲的记录者;做不了大人物,就保持思想自由的真我。"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