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皋兰县什川镇的南庄村与北庄村,一场别开生面的文艺演出正掀起移风易俗的新风潮。由长川村舞蹈队与涝池村新时代文明实践腰鼓说唱队联合打造的节目《婚嫁新风传 农家喜乐多》,以“腰鼓+情景说唱”的创新形式,将抵制高额彩礼、倡导婚事简办的理念融入表演,引得村民连连叫好。
演出现场,一张铺着红布的圆桌成了“议事台”。大东(主持人角色)一声吆喝,男女双方父母围坐而谈,讨论着孩子们的婚事。演员们操着地道的方言,用诙谐的台词和生动的肢体语言,将“彩礼非关键,两心相印才长久”的道理娓娓道来。朗朗上口的唱词如“儿女成家业,莫让彩礼压弯腰;真情比金贵,日子红火乐逍遥”,让观众在欢笑中直呼“过瘾”。
“这表演比看文件有意思多了!说唱词一听就记住,回家还能讲给家人听。”村民魏小燕举着手机边拍边笑,顺手将视频发进了家庭群。另一位村民王雅琴则感触颇深:“我闺女谈对象时,我总想着多要彩礼图个保障。看了这节目才明白,感情比钱财重要得多,婚事简办才是真为孩子好。”
节目的成功,离不开对传统艺术的创新运用。长川村舞蹈队领队杨桂红透露,团队将腰鼓这一本土特色与现代说唱结合,从七月中旬开始排练,反复打磨唱词和表演细节。“比如‘大操大办伤和气,简简单单更亲昵’这句,我们改了十几版,既要押韵又要接地气。”她笑着说,这种“老瓶装新酒”的方式,让村民在熟悉的文化氛围中自然接受了新观念。
皋兰县文明实践办副主任介绍,近年来全县探索“文艺+宣传”模式,组织基层团队将移风易俗、基层治理等主题融入舞蹈、曲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中。“过去政策宣传靠发文件、开大会,效果有限。现在把道理编成节目,村民看演出时就能共情,主动讨论怎么践行新风尚。”她举例说,有的村子看完演出后,自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约定婚事彩礼不超过5万元,酒席不超过10桌。
这种“传统节目+新型表演”的模式,正打破单向宣传的局限。台上演员演得投入,台下观众议得热烈,演完后还有人拉着演员问“我们村能不能也排这个节目”。皋兰县文明实践办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挖掘民间艺术潜力,用更多“有滋有味”的文艺作品推动移风易俗,让新风尚从舞台走进生活,形成“人人参与、人人践行”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