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汽车正深陷前所未有的困境,旗下多家子公司接连进入破产清算程序,这一系列动作标志着其造车之路已走到悬崖边缘。作为恒大集团跨界造车的重要布局,恒大汽车如今不仅核心资产面临处置,更因巨额亏损成为行业焦点。
最新消息显示,恒大新能源汽车(天津)有限公司已收到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法院的正式裁决,债权人提出的破产清算申请被受理。这家公司不仅是恒大天津工厂的运营主体,更是恒驰5的唯一生产基地。自2024年初停产以来,天津工厂的命运便牵动着恒大汽车的最后希望。随着破产清算程序启动,这座曾被寄予厚望的工厂即将被拍卖偿债,恒大汽车的生产能力或将彻底归零。
事实上,这并非恒大汽车首次遭遇资产清算。今年4月,其上海附属公司已进入破产清算流程;6月,广州中级人民法院裁定恒大广州公司破产重整,南沙工厂的土地使用权被收回。从北到南,恒大汽车的产业版图正在加速崩塌,仅存的空壳基地已无法支撑其造车梦想。
回溯2017年,许家印以2900亿元身家登顶中国首富宝座,恒大集团也迎来高光时刻。彼时的许家印意气风发,将目光投向新能源汽车赛道,试图复制房地产领域的成功经验。2019年,恒大新能源汽车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峰会上,许家印当着千余名行业高管的面,抛出了那句引发热议的15字造车箴言:“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
这番豪言壮语背后,是恒大汽车真金白银的全球扫货行动。从瑞典NEVS到日本卡耐新能源,从科尼塞克到英国Protean电机,恒大通过收购整合了覆盖整车制造、电池技术、电机驱动等关键环节的产业链企业。据不完全统计,恒大在造车领域的投入超过450亿元,试图以“资本换时间”的方式快速切入市场。然而,这种激进扩张模式很快引发行业质疑,被贴上“假造车、真拿地”的标签。
财务数据直观展现了恒大汽车的惨淡经营。2019年至2023年,公司累计净亏损达1076.8亿元,2024年上半年再度亏损202.56亿元。五年半时间,恒大汽车以平均每天亏损5000万元的速度烧钱,累计亏损额远超同期所有造车新势力。更令人震惊的是其造车效率:截至2024年6月30日,恒大汽车仅交付1429辆新能源汽车,平均每辆车亏损近1亿元,创下行业纪录。
恒大汽车的困境与其母公司恒大集团的崩塌密不可分。随着恒大集团2.4万亿元债务危机爆发,其造车业务迅速失去资金支持。2024年8月,中国恒大被港交所除牌退市,标志着这个曾经的世界500强企业彻底退出资本市场。许家印本人也因涉嫌违法犯罪被采取强制措施,其打造的商业帝国轰然倒塌。
从首富到阶下囚,从造车狂人到行业笑柄,许家印的跨界造车实验以惨败告终。恒大汽车留下的不仅是巨额债务和闲置工厂,更成为房地产企业盲目转型的典型案例。当潮水退去,这场耗资千亿的造车闹剧,最终只余下15字箴言在业界回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