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近日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由王安忆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舞台剧《长恨歌》(上海话版)震撼上演。这部被誉为“现代上海史诗”的作品,通过三个半小时的舞台演绎,将27万字的小说精髓浓缩其中,为观众徐徐展开了一幅跨越20世纪新老上海的绚丽画卷。
本轮演出剧照
剧中,“王琦瑶”这一角色从弄堂女儿到“上海小姐”的跌宕人生,伴随着新老上海的沧桑巨变,用纯正的上海话讲述了一段段动人心弦的故事。实力演员们全程以地道的上海方言演绎,将王安忆笔下的小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中,品味到了别样的上海风情。
《长恨歌》自2003年首次被搬上话剧舞台以来,便深受观众喜爱,每一轮演出都座无虚席。而此次上海话版的回归,更是掀起了一股沪语热潮,成为了现象级的戏剧作品。编剧赵耀民透露,沪语版本的《长恨歌》其实早在十多年前就已创作完成,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上演。
本轮演出剧照
导演周小倩作为《长恨歌》剧组的老成员,对这部作品有着深厚的感情。她表示,上海话版的演出并非简单地将普通话翻译成上海话,而是采用了全新的剧本,让整部戏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在舞台上,演员们用纯正的上海话演绎,让周小倩仿佛重新接触了一个全新的戏剧世界。
饰演“王琦瑶”的刘晓靓,作为一位地道的上海姑娘,对角色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她将王琦瑶从少女到历经沧桑的女人的细腻情感变化诠释得淋漓尽致,让观众为之动容。为了确保演员们的上海话更加正宗,剧组还特邀了语言指导钱程,希望通过这部戏传播标准上海话,传承地道的上海地域文化。
本轮演出海报
舞美设计徐肖寰则从小在石库门长大,对上海弄堂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从小说中汲取灵感,将上海弄堂、老虎窗、屋瓦等元素巧妙地融入舞台设计中,营造出浓郁的上海氛围。舞台上方的波浪形屋顶、多媒体投射出的老虎窗、斑驳的墙面以及充满年代感的道具和服装,都让观众仿佛穿越回了那个特定的时代。
跟随王琦瑶的步伐,观众仿佛穿梭于上海的三个时代之间,感受着时代洪流下小人物的悲欢离合。《长恨歌》不仅讲述了一个女人的故事,更是上海这座城市的记忆。它用上海话诉说着上海的前世今生,等待着更多人走进剧场,感受这份独特的魅力。本轮演出将持续至9月14日,精彩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