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热炉自控智能化:现状与挑战,真智能还是伪科学?

   时间:2025-08-21 13:59 来源:天脉网作者:顾雨柔

在冶炼行业智能化探索的热潮中,关于矿热炉自控与智能化的讨论日益激烈。尽管智能驾驶等技术在其他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冶炼这一复杂且高温的作业环境中,智能化之路似乎并不平坦。

业内专家指出,简单重复性行业的智能化自控相对容易实现,效果显著。然而,矿热炉的自控与智能化却面临巨大挑战。一些企业宣传所谓的智能模块能够自动冶炼,但实际效果却大打折扣。专家强调,如果自控人员无法独立操作炉子,那么智能冶炼只能是幻想。

自控与智能化的前提是人必须能够先做到,然后自控设备才能模仿并优化。自控设备虽然具有精确、不知疲劳、无情绪等优势,但它无法超越人的智慧。智能算法和自动化系统需要人类提供方法原理,否则无法真正实现智能化。

矿热炉自控的核心在于异常炉况的短期恢复以及正常炉况的数字化长期维持和自优化。要实现这两个目标,首先需要原料耗材的数字化同步和设计运行的数字化。同时,自控系统需要具备全系统要素的管理权和大数据支持。缺乏这些条件,自控和智能化的冶炼只能是空中楼阁。

进一步来说,矿热炉的自控和智能化必须建立在无缺陷设计的基础上。设计者需要深入了解不同原料下矿热炉的电耗、产量、回收率差异以及炉况波动和恶化的根源。数字化设计和数字化运行是实现自控和智能化的前提。

然而,现实中矿热炉的智能化进展并不顺利。许多自控系统仅仅实现了电极升降、电压电流等基本数据的显示和监控,而这些数据之间的关系往往并不准确。一些企业投入巨资引进自控系统,但最终发现效果并不明显,甚至出现了电极安全事故。

真正的冶炼智能化需要冶炼专家与自控技术人员的紧密合作。冶炼专家需要能够提供深浅问题、消缺方案以及精准阶段预期等核心逻辑,并将这些逻辑落实到自控系统中。同时,软件和自控硬件系统的协同也非常重要,闭门造车很难突破核心技术和实现增效实用性。

尽管如此,矿热炉的智能化仍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通过科学的模糊控制和仿人工控制,可以实现有操作人监控的“准智能优化”控制。但需要注意的是,电极糊冶炼等复杂环节仍然需要人工监督或操作,因为高温状态下的视频和激光传感器很难准确判断炉膛内的状态。

总的来说,矿热炉的自控与智能化之路仍然任重道远。企业需要理性看待智能化技术的局限性,加强冶炼专家与自控技术人员的合作,共同探索适合矿热炉的智能化之路。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