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文学与哲学的盛宴在上海隆重举行,庆祝《张远山作品集》全21卷的首发。此次活动由北京出版社与远山工作室联合主办,吸引了众多文化界人士的关注。
这部鸿篇巨制的作品集封面设计简洁大方,透露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令人眼前一亮。作者张远山在首发式上分享了他的创作历程:“早在1995年,我便立下三十年写作的大志,那时心中满是未知与挑战。三十年间,我如履薄冰,不断攀登人类知识的高峰,重新审视价值,探索未知领域,致力于复原华夏知识图谱,为人类知识宝库添砖加瓦。今天,我以《张远山作品集》作为这份漫长旅程的总结,特别是新庄学、新老学、伏羲学,这三项我倾注心血的研究,均为前人未至之境,愿能为后来者开辟道路。”
活动现场,与会嘉宾对张远山的作品展开了热烈讨论,并给予高度评价。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闻中将《张远山作品集》比作思想世界的“富春山居图”,称赞其“伏羲学”部分通过解读上古陶器、玉器、青铜器纹样,构建了知识学意义上的华夏图像学体系,为道术重建和思想考古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播学院院长姜珺教授则从教育的角度评价了张远山的贡献。他提到,张远山在中国美术学院开设的《上古图学》《先秦道术》课程,以独特的视角追溯上古天文密码,重构先秦道家思想,这些课程背后的深厚底蕴正是此次结集出版的21卷作品集。姜珺教授认为,这是张远山三十年学术积淀的集中展现。
《张远山作品集》全21卷由北京出版社出版,系统整理了张远山三十年来在文学、道家哲学、上古文化史等领域的22种代表作。全书共8500页,770万字,按照作者“写作三十年”的三个阶段精心编排,每一阶段七卷,分别对应作者学术生涯的三个重要时期。作品集完整呈现了张远山提出的“伏老庄”——伏羲学、新老学、新庄学“新道家”三学体系,展现了一个当代思想者三十年的思想变迁和学术构建。
张远山,当代知名作家、学者,现任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其研究聚焦于先秦易学、老子、庄子,战国史及上古文化史等领域,尤其在道家思想方面有着卓越成就,被誉为“新道家”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