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学历贬值的话题愈发引人关注。这一趋势并非近期才显现,但近年来其严重性愈发凸显,成为社会各界广泛讨论的焦点。
据统计,今年国内大学毕业生人数已达到惊人的1222万,且未来十年这一数字还将持续增长。到2035年,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都将超过千万,与此同时,出生人口数量却可能持续走低。这一数据对比,无疑让学历贬值的现实更加触目惊心。试想,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几乎相当于一个欧洲中等国家的人口总数,这样的规模,无疑给就业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就业形势的严峻,从智联招聘发布的《2024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中便可见一斑。报告显示,今年全国大学生毕业后能够找到正规单位上班的比例仅为55.5%,意味着近半数的学生面临就业难题。这一数据与庞大的毕业生人数相结合,无疑加剧了学历贬值的趋势。
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却并未减少,反而呈现出一种“鸡娃”的热潮。这一现象背后,信息不对等成为了关键因素之一。家长们往往难以切身感受到就业市场的残酷和学历贬值的现实,依然坚信“知识改变命运”的传统观念。这种观念的形成,与长期以来科举制度的影响以及教育体系的量化考核方式密不可分。
从经济角度来看,教育投入与回报的失衡也是家长们难以察觉的问题之一。据统计,我国把一个孩子养育到大学毕业的平均成本在68万左右,其中教育投入占到60%左右。然而,大学生毕业后的平均月收入却普遍较低,许多学生在毕业后几年内都难以收回教育成本。这种投入产出比的失衡,让教育投资看起来像是一场漫长的赌博。
高校扩招本是为了适应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白领就业机会增多,但如今却陷入了学历贬值的困境。随着宏观经济增长放缓,白领就业机会减少,而大学生人数却持续增长,导致就业市场内卷现象愈发严重。在一些大城市,大学生的数量甚至已经超过了农民工,这种现实无疑让学历贬值的趋势更加难以逆转。
在这样的背景下,零和博弈成为了许多行业和教育领域的常态。家长们为了孩子的未来,不得不卷入一场教育军备竞赛的囚徒困境。他们知道内卷对孩子和行业都不好,但为了自己的利益,却不得不继续参与这场竞争。这种精明的做法,最终却可能导致整个行业的衰败和后来者的不公平。
教育内卷的现象已经对年轻人的生育意愿产生了负面影响。高昂的养育成本和激烈的教育竞争让许多年轻人望而却步,选择不生育或推迟生育。这种趋势无疑将进一步加剧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示意图)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需要推动教育多元化发展,剔除应试教育的影响,纠正教育行业的恶性竞争。只有这样,才能让教育回归其本质,为孩子的未来创造更加公平和有利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