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办本科招生遇冷,多所名校现缺额,高等教育变革迫在眉睫

   时间:2025-07-30 08:54 来源:天脉网作者:沈瑾瑜

近期,2025年度高考招生录取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全国各地陆续完成了首轮普通本科批次录取,并转入志愿征集阶段。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环节中,不仅民办高校面临生源挑战,多所211、985等知名高校的特定专业也出现了招生空缺。

这一趋势并非孤例。河南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征集志愿信息显示,共有503所高校参与了志愿征集,其中不乏省属重点及985高校。同样,云南省和山东省的征集志愿名单中也出现了多所省属重点大学的身影,山东省更是出现了6050个本科名额空缺,涉及126所高校。

广西壮族自治区招生考试院也多次发布本科批次征集志愿信息,显示部分211乃至985高校仍需征集志愿。这些现象共同揭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公办本科院校,特别是部分重点和知名高校,在招生中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招不满”困境。

然而,招生缺额并不等同于学校办学质量低下。深入分析发现,缺额现象主要源于考生对专业选择的偏好和高校地理位置的影响。当前,众多高校采用专业组录取模式,热门专业组往往报考火爆,而冷门专业组则报考不足。如理学、哲学、历史学等基础学科,以及部分管理类、工科细分方向的应用型专业,因就业前景不明朗或学习难度较大,成为缺额名单上的“常客”。

同时,高校的地理位置也成为影响生源的重要因素。位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或非中心城市的公办本科院校,尽管实力不俗,但在吸引优质生源方面仍面临挑战。地域偏好叠加对冷门专业的担忧,使得部分公办本科院校招生遭遇“双重打击”。

新型大学、优质民办本科及职业院校的崛起,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路径,进一步分流了公办本科的生源。百度热搜高考大数据平台数据显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数字媒体技术、口腔医学等专业成为2025年考生热捧的对象,反映出考生在专业选择上的自主性和务实性。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中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的总量变化。据前瞻性预测,2035年以后,18岁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将大幅减少,直接导致高校生源数量进入快速下跌区间。未来,部分缺乏特色、地理位置不佳、专业设置滞后于社会需求的高校将面临严峻的生源危机,甚至生存压力。

面对这一挑战,专家呼吁高校应未雨绸缪,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主动优化专业结构,提升培养质量,打造特色优势,积极应对招生变革。招生缺额不是终点,而是高校转型发展的契机。唯有积极适应、主动变革的高校,才能在未来的高等教育格局中立于不败之地。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