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未来科技的边界上,一家名为非夕科技的企业正以自适应机器人为核心,引领着一场技术革命。近日,上海证券报记者探访了非夕科技的展厅,亲眼见证了一台机器人如何手持剃须刀,灵活适应人的动作,为一位男士完成了剃须任务。这位勇敢的“试验者”不是别人,正是非夕科技的联合创始人卢策吾。
这一幕不仅令人惊叹,更引出了一个问题:何谓自适应机器人?非夕科技究竟是如何在这一领域脱颖而出的?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非夕科技的联合创始人兼CEO王世全。
王世全分享了他对自适应机器人的深刻见解。他提到,在求学时期,本田公司的ASIMO机器人虽然在外形和动作上高度拟人,但在执行复杂任务时仍受限于算法和视觉结合等问题。王世全看到了其中的机遇,决心打破机器人智能水平的天花板。他提出,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对力的感知和控制进行极致优化,并构建全新的控制规划架构,将上层的AI、中层的全身协调智能和底层的条件反射三者融合。
基于这一理念,非夕科技推出了自适应机器人,其最大特点是能够适应操作对象和环境的变化,并具备智能可迁移的能力。这一技术的核心在于机械臂的整机力控和高频响应能力,使机器人能够智能感知并适应操作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从而具备任务自适应能力。
面对市场上已有的协作机器人,王世全强调了自适应机器人的差异化优势。他指出,自适应机器人在硬件设计上采用仿生理念,减少了对机器人周边制具的依赖;在调试环节,通过力觉与视觉融合的自适应技术,大大缩短了点位调校的时间;非夕科技还对操作系统进行了创新,使得一线工程师能够轻松编程,让机器人快速学会新的手法和工艺。
在商业化方面,非夕科技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据透露,自2022年以来,公司的营收和订单量几乎每年都保持2至3倍的增长。其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家电、医疗等多个行业,并与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非夕科技还宣布完成了C轮亿级美元融资,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王世全表示,非夕科技始终坚持长期主义的发展策略,不追求短期的财务目标,而是专注于耕耘优势方向。在下一代产品的研发方向上,团队将致力于优化现行平台,同时进行前瞻探索,以期将自适应机器人变得更小巧、更灵活,从而打开更广的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