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舞剧《百合花》:文学与舞蹈的交融,探索独特审美新境界

   时间:2025-07-24 18:55 来源:天脉网作者:江紫萱

近日,上海芭蕾舞团将作家茹志鹃的经典小说《百合花》成功搬上了舞台,以芭蕾舞剧的形式重新诠释了这一历经岁月洗礼的故事,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与情感的双重盛宴。

芭蕾舞剧《百合花》剧照

该剧以青春叙事和唯美视像为特色,巧妙地将原著的情感内核与芭蕾艺术的独特魅力相结合。开场时,舞台上呈现出一片水青色的女子群舞,她们轻盈的舞步和优雅的姿态,如同江南水乡的清风,缓缓吹开了故事的序幕。舞蹈中融入了芭蕾足尖技巧,展现了江南特有的清新温婉,引领观众沉浸于那段宏大而细腻的情感旅程。

在舞剧中,军人群像以浴火重生的姿态震撼人心,成为剧中最具感染力的篇章。无论是硝烟弥漫的清晨,还是血色黄昏下的战场,人民军队与百姓之间的深厚情谊始终贯穿全剧,成为情感的主线。其中,“步枪与山花”作为贯穿全剧的象征元素,通过编舞家高度凝练的舞剧语言,精准地传达了“崇高与浪漫”的主题。

剧中军人群像场景

全剧的高潮部分,“百合花大群舞”以其宏大的规模和纯熟的技巧,展现了芭蕾舞古典形式的魅力。洁白如风的舞裙在舞台上翩然起舞,情感的洪流如同江河奔泻,用纯舞蹈的语言展现了人类共同的情感,用人性的光辉照亮了跨语境交流的通道。这一幕不仅让观众深感震撼,更引发了强烈的共鸣。

芭蕾舞剧《百合花》不仅讲述了动人的故事,更以细腻的手法刻画了剧中的人物形象。通讯员、小媳妇、大姐等角色,虽然姓名并不重要,但他们之间产生的人物关系和展现的人格魅力,构成了完整的戏剧性。这些角色通过舞者的精湛表演,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王安忆(虚构图片,仅示意)

王安忆以现实主义为基底,为舞剧构建了个体与时代互释的心灵世界。她在台本中运用了大量的情境反差、色彩对比以及梦境、幻化等手法,增加了舞剧的可视性和可感度。同时,她对“百合花”这一主体意向的铺陈渲染,更是与茹志鹃当年的写作情怀相呼应,并带来了新的发现和遐想。

作为舞剧的总编导,王舸深知不能跪在文学脚下,而是要站在文学的肩膀上寻求舞剧独有的审美境界。他凭借细腻传神的人物刻画和象征性表达,将原著中的情感内核完美地呈现在舞台上。特别是“母亲”这一形象的创造,虽然风格上略显突兀,但实际效果却形成了强大的情感冲击,让观众深感震撼。

王舸(虚构图片,仅示意)

全剧的结尾部分尤为精彩,当“美神”献出热血青春时,观众感悟到的不仅是圣洁的眼泪,更是纯净无瑕的爱。满地铺洒的百合花寓意深远,让人在感动之余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此次芭蕾舞剧《百合花》的成功上演,再次展现了上海芭蕾舞团的创制实力。青年芭蕾舞演员们在导演的启发下,充分发挥了技术优势和形象优势,塑造出生动鲜活、具有青春美感的人物形象。他们的精彩表演不仅赢得了观众的掌声,更为中国芭蕾艺术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芭蕾舞剧《百合花》谢幕场景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