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领域近期迎来融资热潮,深圳市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成为焦点之一。该公司宣布连续完成Pre-A++轮与A1轮两轮融资,总金额接近10亿元人民币。其中,A1轮融资由京东集团领投,显示了资本对该领域的高度关注。
众擎机器人的融资历程中,投资方阵容颇具亮点。Pre-A++轮由小鹏汽车发起的星航资本作为基石出资人参与,而A1轮则吸引了包括宁德时代旗下溥泉资本、银泰集团等产业方,以及华控基金、达晨财智旗下国晨基金等多家财务投资机构。中东资本、国香资本等老股东也在此次连续融资中增持股份。
人形机器人赛道的资本热度不仅体现在众擎机器人身上。进入2025年,国内已有十余家机器人相关企业获得新一轮融资,资本密集流向该领域。深圳等地更是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机器人谷”产业集群,2024年深圳机器人产业链总产值已突破2000亿元人民币。
尽管资本热潮汹涌,但人形机器人行业内的技术路径与商业模式却呈现出高度多样化的探索形态。众擎机器人、逐际动力等企业专注于研发高动态性能的双足或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而普渡科技、云鲸智能等企业则选择更为务实的迭代路径,通过集成机械臂或拓展操作能力等方式,提升现有产品的功能性和竞争力。
在商业模式上,人形机器人行业同样展现出多样化的探索。除了专注于整机产品的公司外,产业链上游的“核心赋能者”也吸引了大量资本。例如,帕西尼感知科技专注于提供核心传感器与灵巧手部件,解决机器人的触觉感知问题;跨维智能则致力于通过Sim2Real技术,为行业提供降低训练成本的虚拟训练环境。
然而,人形机器人行业在资本热捧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当前人形机器人普遍存在着认知智能强大而物理执行能力相对孱弱的矛盾,同时在To B落地时还面临着节拍效率低、动作精度不足、任务准确率有限及闭链约束处理复杂等核心问题。这些问题叠加高昂的硬件成本、规模化量产的巨大门槛以及在多数场景中尚不明晰的商业价值,构成了所有玩家必须跨越的鸿沟。
面对这些挑战,众擎机器人表示将采用“硬件开源+生态分润”的商业模式,并计划融合传统运动控制与强化学习算法,系统性地打通技术链路。同时,公司还计划在今年第四季度前完成产能爬坡,提升交付能力,以应对市场的需求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