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眼镜热潮来袭!雷军首秀破纪录,科技巨头豪掷250亿布局新赛道

   时间:2025-07-21 10:48 来源:天脉网作者:任飞扬

AI眼镜正逐步点燃眼镜市场的科技火花,成为智能硬件领域的黑马。近期,AI眼镜行业内的两大重磅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

小米AI眼镜

首先,meta(Facebook母公司)宣布收购全球眼镜制造巨头依视路陆逊梯卡(EssilorLuxottica)近3%的股份,交易金额高达30亿欧元(约合250亿元人民币),并有计划进一步增持至5%左右。这一举动显示了meta在AI眼镜领域的深度布局。

紧接着,小米推出了其首款AI眼镜,定价1999元起,尽管价格不菲,但市场反响热烈。在首销三天内,销量突破4.8万台,创下中国智能眼镜市场的新纪录。

Ray-Ban me<i></i>ta AI眼镜

AI眼镜究竟具备何种魔力,引得科技巨头纷纷入局?它又将如何重塑我们的生活?在探讨这些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AI眼镜、AR眼镜和XR眼镜之间的区别。

AI眼镜以智能语音交互为核心,功能集中在语音助手、摄影摄像、实时翻译等非视觉服务上,不涉及虚拟与现实融合的交互逻辑。相比之下,AR眼镜通过光波导技术将虚拟信息叠加至真实环境,提供空间计算和虚实融合的体验。而XR眼镜则融合了AR、VR和MR等多种形式,创造沉浸式体验。

AI眼镜之所以率先破圈,其核心在于无感交互取代屏幕依赖。当大模型能够理解人类语言和世界,眼镜成为最自然的交互载体,它始终在线、解放双手且不割裂现实。

消费者对于AI眼镜的评价褒贬不一。部分消费者认为,AI眼镜在特定场景下非常实用,如支持录音、AI转录和总结,以及随时拍摄和录制视频。然而,作为新型交互产品,AI眼镜也面临诸多挑战,如长时间佩戴不舒适、语音交互偶尔不准确、续航不足等问题。

meta与依视路的合作早有端倪。早在2023年,双方就联合推出了Ray-Ban meta智能眼镜,这款眼镜一经发售便风靡全球,销量突破200万台。meta董事长兼CEO马克·扎克伯格对依视路充满信心,认为其将从眼镜公司发展成为科技公司。

依视路陆逊梯卡作为全球眼镜巨头,拥有从镜片技术到销售渠道的全方位产业链。与meta的合作,一方面可以借助依视路在光学镜片制造方面的深厚技术积累,提升AI眼镜的硬件品质;另一方面,meta的AI技术和用户生态也能为依视路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国内市场,AI眼镜厂商也纷纷与传统眼镜厂商合作。小米首款AI眼镜由明月镜片独家供应,而Rokid则与暴龙合作推出了新一代AI+AR眼镜。这些合作旨在优势互补,共同探索下一代眼镜形态。

智能眼镜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早在2012年,谷歌推出的谷歌眼镜开创了智能眼镜行业,但由于高昂的价格、不完善的功能以及续航和发热问题,最终未能普及。然而,科技巨头并未停止探索。

随着大模型技术的出现,智能眼镜厂商找到了一条新路径——“AI+眼镜”。大模型技术极大地提升了硬件语音交互体验,使人机交互更加个性化和智能。同时,智能眼镜相关技术和硬件的质量也有了大幅提升,价格更加亲民。

Apple Vision Pro

苹果Vision Pro作为XR眼镜的代表产品,尽管硬件强大,但内容生态尚待开发。智能眼镜行业终于来到第三阶段,开始着重开发应用层,而不仅仅是技术层的突破。

2025年无疑是AI智能眼镜混战的一年。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报告,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82.3%,预计全年出货量将达到1451.8万台。市场数据的飙升直观地反映了AI眼镜市场的火热。

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各大厂商都在努力成为下一个“iPhone时刻”的开创者。然而,打造下一代AI人机交互入口并非易事,需要不断优化AI算法、提升硬件设计、挖掘用户需求并打造贴合场景的应用生态。

从谷歌眼镜的折戟到Ray-Ban meta的百万销量,智能眼镜历经十年终于通过AI大模型的能力开始崭露头角。未来,AI眼镜能否成为主流设备,还需时间验证。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