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法艺术的世界里,每一位书法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对世界的独特见解。近日,一场关于书法形式美的深度对话在北京中国书画杂志社举行,对话双方为著名书法家张公者与沃兴华教授。
张公者首先提出,书法家通过作品表达情感与思想,这是他们与世界沟通的独特语言。而沃兴华教授进一步阐释,这种语言具体体现在点画的轻重快慢、粗细方圆,结体的大小正侧,章法的疏密虚实,以及墨色的枯湿浓淡等方面。他强调,书法家需不断锤炼这套形式语言,否则便是不务正业。
张公者指出,尽管一个书法家的总体风格相对稳定,但情感的变化会使作品呈现出不同的形式。他比喻说,这就像一个人的喜怒哀乐,虽然主体不变,但表现形式却千变万化。同时,他强调,在关注书法家的情感与内涵时,形式同样重要,因为形式是表达这些内涵的载体。
沃兴华教授对此深表赞同,他认为情感与形式密不可分,正如《周易》中的理与象。他进一步指出,作品的情感深度也是由形式决定的。他以小说家汪曾祺的话为例,说明形式对于作品的重要性。沃兴华教授在书法创作中,也特别注重形式的创新,力求以新的形式表现新的思想感情。
在谈到传统书法与形式构成的区别时,沃兴华教授表示,形式构成强调各种造型元素的组合关系,从点画、结体到章法,都看作整体中的局部。他以绘画界的两种观点为例,比喻传统书法与形式构成在点画观念上的区别。在结体和章法方面,形式构成也更加注重整体感和组合关系之美。
张公者对此表示赞同,并认为形式构成就是要将点画放到结体中去表现,将结体放到章法中去表现,最终将章法放到展示环境中去表现,强调相互关系所产生的美。
沃兴华教授进一步阐述了形式构成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意义。他认为,形式构成反映了当代文化强调整体性和关系之美的特点。同时,他也指出了形式构成对于当代书法展示空间与交流方式变化的适应。无论是现代化的美术馆、剧院等展示空间,还是展览会等交流方式,都要求书法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形式变化。
在谈到如何将情感表现于形式之中时,沃兴华教授分享了自己的创作体会。他表示,当有一种思想感情要表达时,它一定会以某种具体形式出现。然而,在创作过程中,形式理念的逻辑展开会占据主导地位,但最初的思想感情仍然决定了作品的风格基调。他通过“以他平他”的形式理念,求得通篇关系的完整与和谐。
张公者对此表示赞同,并认为艺术创作中的变化与统一是相辅相成的。他引用石涛《画语录》中的话,进一步阐释了思想感情与表现形式之间的关系。
沃兴华教授最后总结道,书法创作必须强调思想感情,同时也要尊重作品的生命和形式理念的展开逻辑。他认为,思想感情的形式化就是“意象”,是书法创作的重中之重。同时,他也强调要通过形式理念去激活传统书法中的各种规范法则,丰富作品的文化内涵。
这场对话不仅让我们深入了解了书法形式美的内涵与价值,也让我们看到了当代书法家在传承与创新中的不懈努力与探索。